马洪基金会邀请深圳市交通部门、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在深圳提供“共享单车”服务的企业共聚深圳银湖CDI大厦,召开了“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政企合作机制探讨”研讨会。会议就在深圳共享单车市场总量规模控制上政企如何开展合作,道路上存在共享单车辆乱停放与车辆规范性和便利性的停放与之间如何寻求平衡点,用户押金、预付款的资金安全该如何保障,共享单车用户的奖惩制度建设,青少年和老龄群体容易因骑车出现交通事故等方面展开了综合性讨论。
深圳市政府法制办、规范性文件审查处处长张洁波透露,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单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的立法列入了今年深圳市政府2017年的立法工作计划,今年或者是明年肯定要出台相关的政府规章来规范共享单车。张洁波认为,政府对于共享单车监管应该建立一个监管平台。多位与会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对共享单车采取更为支持的态度,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避免过于粗放的市场投放模式,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也应更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文明骑行。
共享单车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供给侧改革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实质是企业提供的一种互联网分时租赁模式服务。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突然火爆,搭乘着“万物都能共享”的共享模式劲风,从面世以来便取得了极大的市场反响。“共享单车”一词也成为2017年度的高频词汇之一。以深圳为例,自2016年10月底摩拜单车进入深圳后,深圳全市的互联网自行车就开始迅速发展。
截至2017年3月底,全市已有7家共享单车企业,包括摩拜、of o、小蓝单车、小鸣单车、优拜单车等,在深圳投放车辆约52万辆,注册用户量超900万人,日均使用量达到了250万人次。骑自行车出行在深圳是一种长期被压抑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大规模出现,从数量上支撑和激发了市民骑自行车出行的热情,共享单车出现后,深圳市慢行交通分担率较2015年的53%提高至54.1%(共享单车出行分担率为16.2%,其中一般出行量为轨道/常规公交的接驳出行),共享单车加速和推进了深圳市自行车出行的回归和普及,也为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