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传统公司之所以要做共享单车,是为了盘活产业链。过去卖不动的自行车可以卖给共享单车企业,而且一签就是大单子,在共享风起之前这是难以想象的。共享单车救活了很多供应商企业,让他们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在小鸣共享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宇莹看来,共享单车行业未来的走向,关键是看今年下半年的市场如何发展。重资产行业很难寡头垄断,最终未必是几家独大。共享单车是重资产行业,很难说谁吃掉谁,因为资产的合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如果是两家软件公司,合并起来比较容易,重资产的公司合并起来是很难的,这就注定了这个行业可以多家公司共同生存。小公司在小城市运营得够稳,还是有可能盈利的。

千讯咨询了解到,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要到达盈利点,起码要一年以上,目前除了摩拜和ofo,其它公司都经营一年不到。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到现在,只是走到了中局,下半场还没开始。理论上共享单车行业有钱就能投放共享单车,用户对产品的识别度并不高。滴滴和快滴的惨烈撕扯很难在共享单车领域上演,任何一方要想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都十分困难。在此背景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案例,比如:为了被巨头收购,成立一家公司,先投放几千辆自行车搅搅局。
在过去2个多月,ofo总部员工从500多人增长到了800多人。不到3个月的时间进入的城市由100个增长到了160多个,巨头们正经历着快速的增长,在资本上不占优势的第二批队、第三批队的共享单车企业为何层出不穷又应如何生存下去?今年4月,从事数字营销的上市公司科达股份对蜜蜂出行给出6亿元估值,并投资了2000万元。根据科达股份提供的资料,蜜蜂出行成立于2016年11月,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城市无桩共享单车共享服务的运营商,蜜蜂出行的共享单车和移动端APP于2017年上线。
之所以对今年3月共享单车尚无营收的蜜蜂出行给出6亿元的估值,估值主要参考了前一轮投资机构民银国际及丰沃出行的投资估值;同时科达股份看好共享电动车的市场发展前景,认可共享单车公司管理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的背景及能力,并根据测试和实际的运营数据,对蜜蜂出行未来收益预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给予的6亿投后估值。之所以看好短途共享单车出行,首先,短途共享单车出行市场潜力巨大。其次,共享出行目前在一二线城市使用率高,而三线城市市场仍待挖掘。共享单车紧紧抓住这一市场特点,率先在二、三线城市进行业务布局,抢占蓝海市场。最后,相较于依靠人力驱动的共享单车,蜜蜂出行的共享单车在中短距离的速度、时效性、舒适性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单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作为一家数字营销公司,科达股份称与蜜蜂出行所在的共享经济和分时租赁领域有天然且极好的契合度。双方在数据共享、实现智能广告投放等多个领域均存在合作可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饱和数量大概是2000万辆左右。但是上半年共享单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现在就已经2000万辆了。在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再往里投车的时候,是很凶险的。对小公司而言单纯投车的模式是难以持续的。从融资金额可以看出,一些第二批队、第三批队的小品牌刚融到钱就开始投车,但是这笔钱花完就没钱再去投车了,但共享单车却是一个要靠规模效应的生意。
相关研究报告:
单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单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