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增,造船完工量大幅增长,全球新造船市场出现探底迹象,新船订单量有所增长。不过,新承接订单连续13个月小于完工量,大部分船舶企业生产任务安排只能维持到2018年,2019年船台(坞)空置率明显上升,企业连续生产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上半年,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0亿元,同比下降11%;利润总额9.8亿元,同比下降49%。船舶企业也通过在特种船舶、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等方面的研制投入,拓展经营范围等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船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亿元,同比下降6.6%。其中船舶制造产值810亿元,同比下降16%;船舶配套产值128亿元,同比下降17.2%;船舶修理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3%。
中船协认为,国际船舶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新船价格走低和船东延期交付都加大了船企流动资金缺口,融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争夺订单的关键因素。但金融机构对船舶工业的信贷政策却持续收紧,贷款难度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因为无法及时得到银行保函而丢失订单。
为此,中船协建议,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对有技术优势,有市场的骨干造船企业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实施精准支持。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船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船舶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船舶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