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乘用车新政即将满一周年。据千讯咨询了解到,去年7月28日,《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份文件的出台给网约乘用车的合法地位正名。一年时间即将过去,曾因为承运人责任主体不明晰、乘客安全和驾驶员权益等问题饱受争议的网约乘用车,在完善市民出行安全的责任之外,又呈现出了哪些新的变化?新规后打车难的问题是否缓解?

根据《暂行办法》,合规的网约乘用车平台、车辆和驾驶员,需要集齐“三证”。“一城一策”框架下,网约乘用车平台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牌照。几大网约乘用车平台积极“办证”的背后,是整个行业为了确保乘客的权益、乘车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的实际表态。目前网约乘用车仅处于有序发展的“起步”初级阶段。“网约乘用车新政出台一年来,有两个变化较为明显。第一个变化是从过去的市场规模无序状态在逐步向有序规范发展;第二个变化是,从车辆、人员的准入门槛来看,对乘客权益的保护、安全机制在逐步落实”。
不过,网约乘用车新政虽然有效缓解了此前的合规性问题,但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突出。相比于新政实施前,感觉更难了。早高峰时段,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多家网约乘用车平台的营运效率几乎实现满负荷状态。高的话一天能达到20单。除却早晚高峰时间,平时的空驶率也相当低。合法网约乘用车对车辆价格、轴距、排量等的高门槛、对司机的高要求和高强度的监管可能使部分司机最终选择退出网约乘用车服务,导致可供选择的司机及车辆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减少。
《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新政实施后,网约乘用车需要很高的准入门槛,司机还要为考试耗费很大精力,而且平台补贴越来越少,现在可能连补贴高峰时期的一半都赚不到了。所以越来越多的网约乘用车司机选择了转行,而他最近也在寻觅新的工作机会。对于网约乘用车打车难的问题,多家平台方都表示正在积极解决。一线城市人口流动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体现,对于出行需求较为集中的京沪来说,人和牌的限制,对网约乘用车平台发展形成了比较大的阻碍。而难以理解的是,部分二三四线城市,对于车价、车型等设定了远超北上广深的苛刻要求,甚至地方细则没有经过征求意见阶段,就直接落地实施了。
仍然希望延长政策过渡期,例如可以每月定量疏导一定比例的不合资质司机退出本地运营,同步调节补充网约乘用车运力,尽量避免对司机就业和消费者出行造成突发性的巨大冲击。还有一点,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制定网约乘用车政策,让老百姓有实惠车可打。
相关研究报告:
乘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乘用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