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在开启中高端海外市场之路时,就对标世界发达国家的标准和水平开发产品。在国际技术标准方面,上汽大通目前已通过了欧盟ECE、WVTA等严苛检验,并通过了中东海湾六国GSO认证,出口澳洲车型均按照澳大利亚多达41项的ADR标准进行设计和认证,大部分项目直接引用欧洲ECC证书。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新能源与燃料电池车方面,今年,上汽大通新能源产品EV80、EG10亮相伯明翰车展,标志着上汽大通EV80在欧洲上市。本次伯明翰车展是上汽大通新能源产品的首站上市,今年还将陆续进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市场。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将搭载于上汽大通V80,于2017年下半年进行示范运营。G10的混合动力版,预计将在2019年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由于起步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国手中。在进入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为了匹配国际标准和技术,往往要进行产品方面的改造和技术上的升级,而这带来的将是巨大的经济成本。此外,一系列的政策、法律问题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各种阻碍。
产品性能要过硬,产品品质要被人接受,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难度在于,对产品的认可度,服务是否完善,性价比是不是高,能不能提供金融服务等。而上汽大通能在这重重难度下顺利在海外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恰好说明其实力所在。
事实上,上汽大通在一开始就考虑了国际高端市场的标准。比如,在架构上具备了澳洲碰撞标准(ANCAP),同时可以满足欧洲碰撞标准(Euro-NCAP)和中国碰撞标准(CNCAP)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