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往往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低端市场切入,产品大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以迅速抢占当地的市场份额。成立于2011年的上汽大通却不走寻常路,在最开始就采取“先难后易”的海外经营模式,于2013年首次登陆澳新地区。自成立之初,就采取国内和海外市场同步推进的策略,产品出口海外从十几个品种到一百多个品种,覆盖柴油、汽油、纯电动车等。
虽然高端市场起步困难,但一旦有了积累,就能有利润、可持续性和正向的口碑。八年前收购英国LDV后,上汽大通的国际基础就已经非常扎实。也因此,上汽大通的海外战略一开始就瞄准了澳新地区和欧洲地区,尽管这些地方都是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准入标准和高技术要求。目前上汽大通所在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市场,每年市场份额都在稳定持续上升,海外发达国家市场已经成为上汽大通海外销售的最大来源。
在澳新地区,2016年上汽大通整体销售3183台。在澳大利亚,上汽大通已经成为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西兰,上汽大通2016年在细分市场占到17%的市场份额,2017年1-6月,市场占有率已突破18.3%。据内部预测,澳新地区2018年销售总量预计将突破一万台。2016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丰田轻型商用车在当地市场占比为18.5%,居首位,上汽大通的市场占比约为5%,仅次于丰田,和奔驰的份额不相上下。
2017年上半年,澳新区域升级为澳新大区,区域管理模式同步升级。目前,澳新大区销量占据了上汽大通海外总体销量的近50%。在欧洲,上汽大通整车出口累计已超过3000台:上汽大通已于2016年4月全系登陆英国市场;在爱尔兰,上汽大通在进入市场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6.9%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