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门外,大型卡车载着集装箱陆续驶入,扬起漫天灰尘。不远处的货场上,层层叠叠堆着不断运来的集装箱,一切繁忙而有序。因为现在每周开行的班列已经常态化了,所以每天都很忙。
繁忙的背后,是东莞自2013年首列国际班列开通以来货值、货量的连年增长。截至今年3月底,东莞海关共监管输出货物重量超过12.4万吨,总额超过41亿元人民币,占广东国铁国际货物发运量的90%以上。其中,发往俄罗斯的货物6455吨,货值达1.34亿元。在全球贸易低迷的大背景下,广东省与俄罗斯贸易实现逆势增长,2017年1-2月双方进出口值为6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2%,其中进口值更是大幅增长96.7%。
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缓解东莞的产能过剩,帮助东莞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不是停留在加工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一方面,东莞的制造业企业可以转移到“一带一路”国家,利用当地的比较便宜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就地进行生产,从而缓解成本压力。同时,东莞本地的企业可以从生产上升到管理、品牌宣传等,实现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物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东莞企业已经形成了包括物流配送体系、采购体系在内的完整供应链,可以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双赢。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东莞出口“一带一路”市场1423.4亿元,占全市的21.7%,比2015年提升4.8个百分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东莞第三大出口市场,并将在五年内成为主要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