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汽车市场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自2011年起连续六年“抛物线”往上,并在2016年接近“抛物线”顶端后,进入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全面告别“高歌猛进”的时代,转入“微增长”。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为刺激销量,缓解库存压力,多家厂商不断加大促销力度,尤其是韩系车企和法系车企大举降价,引起了市场强烈反应。

据千讯咨询了解,三季度汽车市场仍然不会乐观。7月和8月汽车市场惨淡可见,9月亦很难挽回颓势,因此整个三季度可能成为今年触底的一个季度。而在第四季度,汽车市场能否赶在购置税优惠取消之前来一场“翘尾”现象?现在看来,可能性较大。虽然25%购置税优惠加上大额度的优惠,会将汽车市场压抑5个月之久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反弹力度再大,亦无力改变全年汽车市场“微增长”的整体大势。
不同汽车市场主机厂,境遇大不相同。一方面,吉利、传祺、上汽乘用车销量供不应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吉利率先提高全年产销目标至110万辆。另外一方面,部分汽车市场遭遇产销近乎“腰斩”的尴尬情形,比如北京现代,上半年销量下滑42.4%,原定目标只完成24%。这些汽车市场企业开始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去看待汽车市场。
汽车市场的产销目标多数是在去年底和今年1月汽车市场达到顶峰时制定的,不可避免受到当时产销形势的影响而偏于乐观。从二季度汽车市场连续下滑后,此前目标过高的厂家下调成为必然趋势。据悉,神龙汽车市场也打算缩减今年的产销目标。目前,各界将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寄希望于限购城市,但棘手问题在于,限购城市拥堵仍然得不到有效缓解,不愿意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敞开供应。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充电、里程焦虑和电池安全性仍存在不信任感。毫无疑问,只有摆脱上述问题困扰,撬动广大私家车消费者自愿购买,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才能真正成长。
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对于汽车市场的影响可能并不简单地呈现在销量和销售赢利数字上,更有甚者或引发新一轮汽车市场并购潮。就历史经验来看,当汽车市场处于低谷时,汽车市场短期债务融资能力会大幅下降,同时对长期债务融资带来重大影响。严峻的形势下,部分中国品牌、新兴品牌和互联网汽车市场,将面临巨大的考验。一旦资金链断裂,将直接被市场淘汰,进而引发兼并重组潮。
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