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开启的第8次中欧之行,德国被安排为访问首站,而且频签汽车大单。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戴姆勒拟战略投资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则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大众和江淮的正式签约,是新能源汽车中外合资真正意义上第一案例。

支持的声音认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应该自信,借助中外资源进行发展;反对的声音则认为,新能源合资会抑制自主研发,甚至重新走回传统汽车合资的老路上去。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亏损、风险,特别是自主品牌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不会被消弱等敏感话题,汽车领域资深专家张志勇表示:“此轮合资与之前是不一样的,毕竟是几大自主品牌与德国这个工业强国的合资,利益大于风险,至少中国自主车企目前还远没有反超的能力。”
确实,德国汽车业通过这几个大单的签订,可谓一举多得,至少在中国制造、销售低成本、低价格的新能源产品,以及换取更多碳积分,这两个好处是德国车企依靠与原来的合资公司很难完成的。
然而,国内的情况是,从新能源汽车骗补,到补贴退坡等因素,带来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滑。这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依然非常脆弱,技术实力和产品实力必须依赖外部市场的嫁接。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中国视为发展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汽车与出行的前沿阵地。借此机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逐渐走入正轨,并参与国际市场的瓜分。
从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汽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来看,自主品牌继续快速发展,进口和合资车则处于下滑态势,这主要是源于现阶段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仅局限于摇不到号情况下的代步工具,这一方面说明电动车的时代还远远未到来,另一方面也说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有机会。至少中国的电动车规模全球领先,还出现了类似比亚迪这样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车企业。
不过,无论是戴姆勒,还是大众,这次大手笔布局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仅仅只是开始,新能源车的竞争未来会跟传统能源车一样激烈,或许更加激烈。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