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航天科工与航天科技的火箭载体数量来看,未来火箭发射市场将出现较大销售供需缺口。目前市场上出现以制造商业火箭为业务的公司有五家,包括3家民营创业公司和2家航天集团设立的公司。按照燃料类型不同将火箭分类,大型火箭是液体发动机,小型火箭是固体发动机。商业用途的火箭主要是后者。而民营火箭公司主要从事火箭集成,即采取零部件或部分模块采购的模式。
民营火箭公司的生存空间在于制造出比传统模式更低成本的火箭。中国航天技术之所以在世界闻名,归功于产品的高可靠性,这也意味着将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和技术验证。军民融合后,非核心零部件的部分产业链向民营公司开放,这种模式下民营公司的进入会降低国家火箭的造价成本。按照这样的思路,通过减少为保证高可靠性而进行反复实验的过程,以降低火箭制造成本。不同于传统模式按照国家任务研制和设计火箭,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销售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民营公司在销售做集成的过程中,走入招标、议价等诸多环节都可节省成本。
对中国市场的民营火箭和卫星公司,BAT等互联网巨头并没有介入投资,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参与。商业卫星在将来势必成为收集大数据的主流渠道。因此,布局商业航天对互联网巨头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当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巨头们将努力形成自己的通信网络、大数据业务,未来也会将商业航天作为下一个竞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