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好总体规划,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开发、滚动开发。机场的功能、规模的差异性和城市能极的差异性,都能够产生航空经济发展的差异。近日,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贵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纷纷获批。至此,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扩容至10个。在出入湖南黄花机场的高架旁,一排巨大的标语闯入行人的眼帘——“打造中国的亚特兰大”,而今这一梦想有了成真的强大驱动力。
事实正印证着1997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格雷厄姆富有传奇性地预测:“机场才是21世纪真正的城市。”自2013年3月,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以来,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地区建设临空经济区的热情被点燃。去年10月份以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批设明显提速,相继批设了青岛、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贵州、杭州等9个。
这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我国航空业的迅猛发展,临空经济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事实上,任何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都将对人类的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蒸汽机和铁路技术的变革带来铁路沿线“煤铁复合型经济”的兴起;航海技术的成熟带来沿海、沿江地区“临海经济”的繁荣;航空运输的普及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带来机场附近 “临空经济”的大发展。
民航业盛传的 “1∶8效应”,似乎更能解释缘何临空经济深受地方政府青睐。“1∶8效应”,即办好一个机场,随之而来的人流、货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机场投入产出比高达1∶8。向蓝天要发展,成了有机场的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内陆城市的一致选择,二三线城市也开始攻城拔寨,扩大地盘,临空经济遍地开花,进入了“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