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加快推进深化改革 储粮制度就此开启

2020-01-08 10:30阅读:10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粮食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9年是粮食流通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年,也是深化粮食储备制度改革之年。要求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新一轮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大幕就此开启。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央储备和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体系,粮权分属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调控市场、稳定粮价的协调效应。”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说。

2019年,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增储任务全部落实到位,粮食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京津沪渝等36座大中城市还建立了面粉、大米等成品粮储备。

同时,粮食储备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中央储备主要布局在战略要地、粮食主产区、交通要道和有特殊需要的地区;地方储备重点保障大中城市、市场易波动地区、灾害频发地区和缺粮地区。

此外,突发事件应急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在运用粮食储备体系稳定粮食市场、粮食供应的同时,还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建立起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天至15天应急成品粮储备,形成粮食应急保供网络体系。

改革是始终贯穿粮食储备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现有粮食储备制度是在粮食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建立,并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不断完善的。当前,又到了粮食储备制度改革的关键期。

首先,虽然粮食连年丰收,储备规模不断充实,但当前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粮食供求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固。其次,随着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粮食储备作用将更加凸显,现有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存在深层次矛盾,一些地方储备落实不到位。同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完善储备管理制度、扩大优质粮食供给,满足消费提档升级需要,实现更高质量的粮食供需动态平衡,确保农民能种地、会种地、种好地,居民吃好粮目标实现。

粮食储备制度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前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重点和难点并存,要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敢于勇担责任啃硬骨头。要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

今后要完善粮食储备法律法规,加快提升依法管粮管储水平,依靠法治手段确保储粮安全。如今,中央储备粮有明确的储备管理相应法律,但数量庞大的政策性粮食却缺乏独立专门的法律保障,有必要通过粮食法律法规建设,使得粮食收储以及日常仓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在规范粮食储备工作的同时,提高整个粮食体系运转效率。

相关研究报告

粮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