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要为制造业升级“互联网+”创有利环境

2015-11-01 03:09阅读:35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中国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制造业,这个变化是2013年出现的,目前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占到GDP比重的将近一半,中国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往往这样的描述包含有或明或暗的一种情绪,就是工业经济不行了,或者说工业经济已经过时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甚至是相当危险的。

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还在于制造业!尽管中国现在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制造业,但是,一个国家的服务业从整体上来讲,生产率的水平是低于制造业的,而服务业中间,中国差距最大的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其实就是为制造业服务的。而这一块产业中国比较落后的,生产性的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是在30%左右,中国国家目前只有15%左右。所以中国下一步发展服务业,重点是生产性的服务业。换句话说就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的,或者说最后咱们的服务业到底发展得好不好,最后取决于制造业本身的转型升级好不好。

我想,必须明确一个观念,就是制造立国。这个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已经有了太多的教训,比如说美国,包括日本,他们在这个方面感觉到在过去他们工业化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或者走向成熟以后,很多制造业转移了,包括转到中国来了。所谓他们本国遇到了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以后也在调整,包括美国现在所谓制造业的回归。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经济体,应该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千万不要走到一条中国制造业衰落,空心化的结果,那样的结果就是中国产业竞争力下降,这个亏中国是不能吃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少说了有十年了,甚至是更长时间。但为什么过去这个制造业升级升不起来呢,中国最近几年增长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中国数量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什么企业会出局了呢?竞争力比较弱的企业。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是真正的好企业,现在为什么产业转型升级过去讲了多少年很难破题,现在不讲不行了,这是形势所迫的问题,是逼出来的,现在不兼并重组,不转型升级,最后是活不下去的,中国说的好企业,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一定是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短期之内崭露头角,而是具有一致性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所以,中国现在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升级不是自己是否愿意的问题,是不升不行的问题,企业想活下来,必须要升级,而转型升级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产品品质问题。

要为制造业升级创造有利环境。

制造业升级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创新,再一种叫做精耕,即精耕细作。所谓创新就是说有一个东西以前没有过,现在有了,从无到有,这叫创新。比如说知识产权能得到有效保护,能够吸引一些人才到单位里面来,他们有积极性,比如有股权激励,有比较好的技术来源等等。我们只是知道有这个环境以后,有可能出一些创新的产品,但是这个创新最后到底什么时候能出来,真是不知道的,是高度不确定性的。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中国最近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就是让大众中间有能力,有愿望想创新的人,能够有更多创业机会,最后真正能够创新成功的还是少数人。所以说容忍失败,某种意义上比鼓励创新,鼓励冒险更为重要。

其次,讲精耕,中国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多年,需要积累经验,再一个需要很多数据,我到一些汽车(汽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厂去参观,汽车工厂都有研发中心,设备装备水平是相当高的,为什么和跨国公司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呢,差距就在试验数据上,这些方面需要静下心来,精耕细作,过去中国提倡“广种薄收,遍地开花”,现在需要精耕细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国特别需要倡导一种制造业的文化,里面可能有一些关键词,比如专注,认真,精制,持续等。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平淡,其实中国很缺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由喧嚣回归平静,做一点自己本业的事情。

从制造业的角度讲可否干一些具体的事情,特别是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环境。最近我到一些城市调研,特别是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城市,比如说制造业的工厂,有一些能工巧匠,一些技能工人,一些老师傅,他们是很想发挥自己作用的,但是工资很低,没有地位,也没有人重视。能不能重视技术人才?就是要把这些事情做起来,包括现在技术工人的培养,技工的培训等,如果哪个地方确实搞得比较好,也可以重点宣传一下。就是所谓的精耕细作,把活做细,中国以前是从无到有,现在是从粗到精,这个方面下了功夫的地方、企业和个人,好好的表扬一下,尽量的创作一种氛围,这就是制造业文化。

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领域:制造业+互联网

到底是“互联网+制造业”,还是“制造业+互联网”?这两者有区别?实际上主要解决信息密度的问题,具体来讲是信息渗透的问题。中国经济中的不公平交易,包括体制机制的问题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第三种类型就是所谓的信息分离,比如提“互联网+”,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我认为潜力极大。制造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是整个“互联网+”的重头戏,中国在这方面很有优势,第一、互联网技术趋于成熟,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叫做风口,现在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风口上;第二、中国正处于产业洗牌期;第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各种商业模式在中国是最容易成功的,大家看一下在美国股市上互联网企业排前十位的是来自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有六家企业,第二个是来自中国,有四家企业。以色列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包括在互联网领域,我去年曾经到以色列访问,以色列人的创新是非常活跃的,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公司,但是基本上都是小公司,很难做大,为什么呢?人口太少了。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国家,各种技术,各种商业模式得以推广的环境。“互联网+”这个事是中国完全有条件和可能做到世界上最好,一定会出现一些在这个领域中领先的行业和企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不是别人的问题,是中国自己的问题。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