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5-05-16 10:35阅读:53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目前国内学界和业界对于我国经济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存在三大误区——有质量的增长意味着放慢经济增速、把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以及认为既然政府投资的经济回报率低,政府就不应该做投资。”5月14日,林毅夫在参加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论坛时说道。

林毅夫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各种产业的特性,发挥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即使在相对不利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也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前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误区一:有质量的增长=放慢经济增速

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环境压力增大,雾霾问题突出。林毅夫指出,目前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认识,大家认为雾霾这么严重,都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太快,因为过去增长不讲求质量,用高速度牺牲了增长的质量,所以现在要有质量的增长,把增长速度降下来。

对于这一说法,林毅夫认为,环境压力的增加跟经济的发展确实相关,但是跟增长速度本身可能并不直接相关。

举例而言,一个最好的对比是中国与印度。1979年,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按当时计价为182美元,印度是227美元,比中国高出25%。而2014年时,根据IMF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均GDP是7572美元,印度是1628美元,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

“过去这36年,中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速为9.7%,印度每年的增长是5.7%,明显比我们慢,但并没有看到他们经济发展的质量比我们好。从各种指标来看,印度的雾霾比中国还严重,所以说中国的雾霾与高经济增速并无必然联系。”林毅夫说道。

通常,一个国家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低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以及高收入阶段。林毅夫认为,正是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第二阶段,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致了环境压力的增加。

当国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时,例如德国、英国、美国等都曾经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因为制造业阶段生产特性是能源使用密度高,而且排放的密度高,只有尽快进入高收入阶段,产业结构变成以服务业为主,才能更好的改善环境。

“不可能说我只要每天都有APEC蓝,其他都不要。如果降低目前经济增长速度,结果只会使我们在制造业阶段停留的时间更长。我们应该在可以发展的前提之下,尽量快速的发展。”林毅夫说道。

误区二:投资=产能过剩

“很多人把我国目前的产能过程归结为发展模式错误,指出我们过去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产能过剩,所以现在要转变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我认为这个转变要适时而为。我并不反对消费的重要性,但是以消费拉动增长的前提是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林毅夫说道:“如果收入水平没有持续提高却一味鼓励消费,只会减少储蓄增加借贷,发达国家之所以出现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消费过度造成的。“

因此,林毅夫认为,要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水平增长,而只有通过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才能使劳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增加收入、刺激消费。但他同时强调,只有有效的投资,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如果继续投资于过剩产业,毫无疑问会导致产能过剩。“如果是投资于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方面,这样的投资怎么会过剩呢?“

误区三:政府不应该做投资因为投资回报率低

目前部分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政府不应该用积极的财政对策,应该让市场自己调节。并且指出,2008年以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率一般都比产业投资回报率低,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既然政府投资的经济回报率低,政府就不应该做投资。

对于这一观点,林毅夫认为存在明显的问题。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的产业投资在投资回报周期、折旧率方面都不同;此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有很多是外部性、社会性的收益,这不是产业投资中可以直接得到的收益。“民营经济可能因为基础设施回报率低,不愿投资,如果这时候政府也不投资,只会让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瓶颈,影响经济发展。”

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其实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好时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4年10月份发布公告中表示,经济下行的时候,政府可以用财政来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内可以启动需求,创造稳定就业;长期来看,可以给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发现国内学界还有不少人认为政府的投资回报低,所以不应该政府来做。我认为这是误区。我们仍然有很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投资的机会。”林毅夫说道。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