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应兵:十五时期南宁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2006-12-19 10:48阅读:222

作者 : 千讯   来源 / 中国统计信息网

字号
“十五”南宁市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十五”期间南宁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南宁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也不断加快,特别是“十五”中后期,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及隆安县等六县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升级的良好特征,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十五”时期县域经济总量发展特点
 
  “十五”期间,六县经济总量不断加大,增速不断提高。到“十五”末期,全市六县GDP207亿元,比2000年增加85.45亿元,“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5%。详见图1
 
  1
 
 
  (一)县域经济“十五”中后期发展快于前期
 
  2003年区划调整,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县并入南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变得更大。同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发展县域经济政策的促进下,全市县域经济在“十五”期间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持续扩张。
 
  “十五”期间,全市县域GDP年均纯增加17.09亿元,其中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比上年纯增加7.9210.6114.6023.9028.43亿元,经济年增长量逐年提高,特别是“十五”中后期,六县GDP发展进一步加快,到2005年,全市县域经济首次达到2位数增长。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2005年,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37.8%30.5%31.8%。从“十五”期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来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农业比重逐年下降,工业比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逐步向优化发展。
 
  2
 
 
  如图2所示,2001年,全市县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45.5%22.8%31.7%,第一产业比重近50%,经济发展对农业依赖性较大;第二产业为22.8%,比重偏低,对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随着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十五”期间县域经济结构实现了不断优化,到2005年,全市县域经济中农业比重下降到37.8%,比2001年下降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30.5%,比重提高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基本稳定,“十五”期间上升了0.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提升明显,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逐步向第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步伐加快,总量不断加大,引起第二产业比重提升。2005年,工业、建筑业比重分别为26.03%4.43%,分别比2001年提高7.31%0.35%,工业比重得到明显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质量提高
 
  “十五”期间,县域加大力度发展工业经济,成效显著,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质量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县域工业增速稳步攀升:2005年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为53.87亿元,比2001年增加29.6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7.41亿元,“十五”期间县域工业规模明显扩大(如图3)。从“十五”期间县域工业历年增速变动情况来看,逐年加快势头明显,2001年县域工业增速仅为1.6%,从2002年起迅速提升为2位数增长,2005年达到18.6%的高水平,“十五”期间全市县域工业增速稳步攀升,年均增长12.4%,高于县域GDP年均增速3.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
 
 
  (2)县域工业占县域经济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县域工业增加值为53.87亿元,占县域GDP比重26.0%,比2001年提高7.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县域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县域经济中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十五”时期县域工业占县域经济比重变动情况见图4
 
  4
 
 
  (3)县域工业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不断上升:2001年县域工业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为28.4%,到2005年比重上升为32.6%,“十五”期间县域工业经济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共提高4.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变化情况见图5
 
  5
 
 
  (四)“十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加快,县域经济增速与全市差距在逐步缩小
 
  “十五”期间县域经济平均增速为8.5%,比全市(11.5%)的水平低3个百分点,但县域经济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具体看:2001年县域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市3.8个百分点,差距比较大,至2005年,县域经济增速仅低于全市水平1个百分点;从人均GDP增速来看,2001年、2002年县域增速比全市分别低5.93.1个百分点,到20042005年,县域仅低于全市水平0.040.4个百分点,县域人均GDP增速与全市水平差距也呈现逐步缩小趋势。
 
  二、“十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十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十五”中后期,经济加快发展,总量持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县域发展过程中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县域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从“十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县域GDP占全市比重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30.96%下降到2005年的28.62%,下降2.34个百分点,而下降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业等行业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均有一定程度回落。2005年全市有62.15%的人口、65.32%的农业、70.7%的土地资源集中在县域,相比之下,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不到1/3,县域经济还有待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2、目前县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未充分发挥。“十五”时期县域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但到2005年,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仍占37.77%的比重,第二产业占30.45%,其中工业占26.03%,第三产业占31.77%,农业仍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三次产业中最低,尤其是工业比重不到30%,县域工业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县域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导致县域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2005年县域从业人员人数为198.0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47.51亿元,占全部的74.4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0.0%15.53%,农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分布不合理,也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
 
  3、县域经济生产效率偏低,人均经济总量与全市水平差距明显。2005年,县域人均GDP(人均经济总量)为5081元,比2001年增加1839元,平均每年增加460元,县域经济生产效率偏低,年增长量较少。2005年县域人均GDP是全市水平的45.95%,不到50%,比全市少5976元,差距明显。“十五”期间县域人均GDP年均增速为7.9%,发展偏缓。
 
  4、县域经济地区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县域经济整体快速发展。
 
  2005年,全市县域GDP207亿元,其中武鸣、横县、宾阳三县GDP合计为158.2亿元,占县域总量的76.42%,超过了整个县域的3/4,而上林、马山、隆安三县总量合计不到全市县域GDP1/4,仅为23.58%。武鸣县GDP规模最大,为55.93亿元,是GDP最小的上林县的3.7倍,县域经济总量在各县之间分布差异比较大。2005年县域人均GDP5081元,全市6县中只有武鸣县、宾阳县人均GDP超过了县域水平,分别为86165204元,其他4个县区均低于县域水平,普遍在5000元以下的水平,其中上林和马山人均GDP不超过3300元。县域中仅有两个县的人均经济总量超过了县域人均水平,从经济效率方面说明了县域经济地区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5、县域GDP占全市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但由于缺乏工业的支撑,农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而县域经济在全市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5年县域GDP207亿元,占全市(723.36亿元)的28.62%,不足全市1/3,比2001年比重减少2.34个百分点,平均逐年减少0.585个百分点。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提高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十五”期间南宁市县域经济仍是以农业为主,农业年平均增长5.8%,比“十五”期间第二、三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低6.73.7个百分点,比县域GDP年均8.5%的增速低2.7个百分点,由于农业比重居首位,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影响了县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十五”期间,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5%,其中工业增长12.4%,高出县域经济年均增速近4个百分点,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因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提高工业比重,不仅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县域全社会从业人员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转业和配置。2005年末,县域全社会从业人员198.09万人,其中分布在农业的人数占全部比重74.47%,占据了近3/4,而分布在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仅占10.0%,其中工业行业分布人数比重为5.98%,目前工业对县域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吸收能力有限,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2、转变县域经济生产投入方式,逐步由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合理配置县域劳动力资源行业分布,提高经济效率。2005年,县域农业经济占GDP比重为37.77%,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居首位,而增长速度仅为9.2%,居三次产业末位,农业经济生产效率较低。农业经济生产效率低下,和粗放型生产方式有密切关联,目前南宁市县域农业经济靠土地面积、劳动力投入为主,技术含量水平不高,如2005年农业从业人员占县域全部从业人员近3/4,劳动力资源投入过大,造成了劳动力分布不合理,生产效率也偏低。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第三产业等行业转移,引导新农村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合理配置县域劳动力资源分布,提高县域经济效率。
 
  3、进一步加大对县域中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既要让各县间发展拉开合理距离,促进相互竞争,又要保持县域经济地区结构的合理性。目前,南宁市县域按经济总量分为两大块,一是武鸣、横县、宾阳县三个较大的县,2005年经济总量多在50-56亿元之间,三县经济总量占据了县域经济的76.42%以上;二是上林、马山、隆安三个较小的县,2005年经济总量在14-19亿元之间,三县经济总量占县域比重仅为23.58%,两大块经济总量差距明显。人均经济总量方面,2005年超过8000元的只有武鸣县1个,超过5000元不到6000元的只有宾阳县1个,其他县基本在5000元以下,各县生产效率差距明显。适当的差距可以促进各县之间竞争,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但差距过大则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化,经济规模大的县已经具备一定发展能力,对资源的支配能力远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县,导致各县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县域经济地区结构的失衡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县域中薄弱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合理配置经济规模小、发展偏缓的县经济资源,保证县域经济地区结构的协调发展。
 
  注:1、本文GDP数据均为经济普查衔接后口径。
  2、本文所指县域口径包括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
 
         (作者单位:南宁市统计局)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