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兵团社会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8-12-17 03:04阅读:163

作者 : 千讯   来源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

字号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启动的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发展的模式和进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兵团干部职工挣脱思想束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不断取得新的建设成就。1981年,国家决定恢复兵团建制。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单列。1996年、1997年和2007年,为进一步加大对兵团的支持力度,改善兵团发展环境,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加强兵团工作的重要文件。这些举措充分肯定兵团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理顺了兵团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拓宽了投资渠道,给兵团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兵团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职工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渐渐步入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以棉花、番茄制品为代表的一大批“兵团制造”优质产品已经在我国乃至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兵团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了兵团形象,在新疆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维护祖国统一中凸显了兵团力量。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三次产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
 
  1978年,兵团生产总值仅为7.4亿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兵团生产总值441.22亿元,比1978年增长13倍,年均增速9.5%。其中,一产增加值162.59亿元,增长8.5倍,年均增长8.1%;二产增加值127.45亿元,增长13.3倍,年均增长9.6%。其中工业增加值91.1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9.5%;三产增加值151.18亿元,增长24.5倍,年均增长11.8%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坚持调高调优第一产业、提高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三次产业发展方向,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从1978年的47.4%下降到2007年的36.8%,下降了1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30.8%调整为28.9%;第三产业比重由21.8%上升为34.3%,上升12.5个百分点。
 
  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1978年兵团人均生产总值为374元,1986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千元,达到1047元;2003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达到10222元;2007年突破2000美元,达到17088元,比1978年增长9.7倍。
 
  改革开放的30年间,兵团经历了19791985年和20022007年两个快速增长阶段。其中19791985年,兵团生产总值由7.4亿元增加到20.13亿元,扣除物价因素,7年累计增长1.1倍,年均增长11.5%。高于30年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这一阶段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兵团在农牧团场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成功实施,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下,职工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快速扩张。农业增加值在1978年增长44.6%的高基数上,保持了年均7.8%的增长速度。农产品的大幅增加,推动了兵团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6.4%的高速度。20022007年,兵团生产总值由189.71亿元增加到441.22亿元,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6%。这一阶段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增长,农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10.3%的增长速度。二是兵团工交建商企业改革与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工业经济以年均16.4%的速度增长。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渐次成为兵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兵团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22.4%
 
  二、农牧团场改革成效显著,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兵团改革始于农牧团场。农牧团场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基础和主要载体,惟有农牧团场的改革真正实现了突破,兵团的改革才能实现整体推进,“悠悠万事,惟此为大”。1978年,兵团在农牧团场实行财务大包干制度,对职工实行以“三定一奖”为内容的生产责任制,初步克服了团场吃国家“大锅饭”的弊端。1982年,兵团借鉴农村改革经验,推行以“一主两翼”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即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职工庭院经济和自费开发为两翼的多种联产承包责任制,40多万团场农工告别了实行多年的等级工资制,打破了“铁饭碗”。从此拉开了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序幕。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兵团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迅猛扩张,年均增长速度达8.1%,分别高于全国和自治区3.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19782007年间,兵团有近2/3的年份农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990年高出25.8个百分点。农业经营机制不断完善,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农牧团场经营体制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生产水平迅速提高。
 
  (一)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单产水平屡创记录。
 
  30年来,种植业生产在突出有效供给,努力提高收益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
 
  粮食产量在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60.84万吨后,依照比较效益,生产规模适当调减,2007年,粮食产量120.47万吨,比1978年增长39.0%;棉花生产实现由名不见经传到我国最大产棉区之一的跨越,产量从1978年的1.95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24.72万吨,增长63倍,占全国1/61999年和1998年,油料和甜菜产量分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17.82万吨和227.71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6.8倍和17.1倍。此后,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油料和甜菜种植规模不断调整,2007年,兵团油料产量10.33万吨,甜菜产量188.05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3.5倍和14倍;果蔬园艺业异军突起,2007年兵团水果产量66.23万吨,比1978增长24.8倍,蔬菜产量291.03万吨,其中工业用西红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产量达189.13万吨。
 
  农作物单产大幅提高。与1978年相比,2007年每公顷棉花单产增长3.4倍,粮食单产增长2.8倍,油料单产增长5.5倍,甜菜单产增长6.1倍。30年间,棉花、粮食、油料、甜菜最高单产水平比全国最高水平分别高出60.8%51.9%13.6%2.6%
 
  (二)林业建设成果显著,营林结构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坚持以农田防护为中心,积极发展建立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保护和恢复荒漠植被,封沙封滩育林使平原荒漠天然林得到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实现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30年来,兵团累计造林599.02万亩,2007年年末实有造林面积达到416.50万亩,是1978年的10.1倍。当年造林面积中防护林和经济林占造林面积的比重由1978年的85%2%优化为86%11%164个平原团场中已有134个团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80%以上农田得到林网的有效保护,兵团森林覆盖率达4.45%
 
  “十五”以来兵团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90%以上团场承担了退耕还林任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64.46万亩,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初见成效。兵团借鉴内地省区林权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转让工作。
 
  (三)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
 
  1978年,兵团开始推行畜牧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兴办家庭牧场, 畜牧业改革开始进行。1985年后进一步推行“公有户养、保本保值、仔畜分成、产品上交、收入归已”等承包方式,巩固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97年,兵团党委出台《关于加快兵团畜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畜牧业生产作为兵团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给予扶持,畜牧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7年末,兵团牲畜存栏头数553.63万头(只),比1978年增加284.51万头(只),增长98.3%。肉类产量17.68万吨、牛奶产量24.73万吨、禽蛋产量3.11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7.5倍、14.2倍和12倍。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大大提高。截止2007年,已建成了饲养量在2000个标准畜以上的专业养殖小区660个,其中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场90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奶牛场21个,兵团45%的存栏牲畜实现规模化养殖。此外,一大批肉类、牛奶、禽蛋、鹿茸等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使用。
 
  (四)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科技化和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的57.11万千瓦发展到2007年的303.53万千瓦,增加4.3倍,年均增长5.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37万台,比1978年增长2.7倍,排灌机械2.12万台,增长3.1倍,机电灌溉面积585.06万亩,是1978年的4.0倍。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100%99.29%45.03%,分别比1978年提高22.121.68.6个百分点。机收小麦、玉米、水稻比例接近100%,机收棉花比例突破10%,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机械作业达到3.5亿标准亩。2007年,农场用电量21.05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加18.2亿千瓦小时,增长9.8倍。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大大提高,至2007年兵团已有81个气象台(站),其中兵团重点管理的54个台(站)中已装备气象卫星单收站43部,自动气象站50个;共有9个师83个农牧团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兵团农业防灾抗灾夺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兵团农业新品种广泛推广、农业新技术密集使用的30年。农业“十大主体”技术、精准农业六项技术、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1%。兵团平均每万人拥有农业科技人员51名,平均每万亩耕地有农业科技人员8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节水灌溉技术而今已经得到广泛推广,2007年,兵团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滴灌76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7%,滴灌规模世界第一。果树园艺业标准化建园面积和矮化密植面积不断增加,节水灌溉技术逐渐应用到林业生产中。畜牧业十项主体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猪、牛、羊等牲畜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8%50%65%
 
  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
 
  随着农牧团场改革的逐步深化,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流通企业改革也逐步推进。1987年,兵团全面推行以“包死基数,保证上交,超收多留,亏损自补”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3年以后,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的政策性调整向制度创新转变。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资产重组,进行公司制改制和组建企业集团。小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出售、破产等形式,在产权转让和产权交易上取得突破。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资本结构明显优化。2003年,兵团制定《关于加快兵团工交建商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8”文件),加大了企业改制、改组和破产重组的步伐。“1+8”文件的出台,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兵团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了兵团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存量资产跨师、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重组,推进了国有资本向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集中。在南北疆垦区,一批产业集中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规模大的企业迅速成长。20057月,兵团出台《关于加快兵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非公有制经济由此从幕后走到前台,并得到迅速发展。至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兵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兵团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不足1%发展到四分天下有其一。
 
  (一)工业规模迅速扩张,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工业抓住发展机遇,通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经济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指标不断优化。经过30年的发展,2007年兵团拥有工业生产单位956家,较1978年增加449家。工业生产活动依托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遍布兵团所属14个师和4个城市。涉及的行业涵盖国民经济分类中的3个工业门类,60%以上的工业行业大类。以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七师天北新区、农十三师大营房区和南北疆4座军垦新城为平台建成的一批以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为核心的六大支柱新型骨干企业,初步构成了兵团工业的主体框架。
 
  2007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1.1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9.5%。工业企业资产总额487.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6.59亿元,较1980年增长56倍,年均增长26.8%,实现利润总额17.8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41.56亿元。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比例渐趋合理。轻、重工业比例由1978年的66.833.2调整为2007年的51.748.3。实现了工业化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股份制企业迅速增长,各种经济类型齐头并进。改革开放初期,兵国有企业占99.4%,集体企业占0.6%,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成分。1985年,兵团出现首个个体工业企业,工业所有制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落户兵团。1997年,石河子新疆天业股份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兵团工业第一股。至2007年,兵团国有、集体经济比重仅占24.4%,其中集体企业仅有12家,较个数最多的1996年减少95.5%;股份制企业快速增长,2007年末兵团拥有股份制企业340家,较开始起步的1999年增长25倍,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占兵团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9.3%。其中7家股份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另有6家兵团上市公司涉足工业生产。港澳台、外商、私营企业等经济类型从无到有,快速增长,对兵团工业的贡献不断增加。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兵团制造”蜚声中外。截止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中,纱比1978年增长19.8倍、布增长73.4%、机制纸及纸板增长6.4倍、机制糖增长10.4倍、原煤增长64.9%、发电量增长20.6倍、水泥增长56.8倍、焦炭增长3.8倍。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塑料制品从无到有,成为兵团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达到32.72万吨和23.03万吨。企业出口创汇能力增强,2007年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22.95亿元,占兵团进出口总额的41.3%。番茄酱、棉纱、节水器材、焦碳、饲料、水泥等成为主要出口产品,一批产品和企业走出国门,拓展了市场空间,扩大了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以中基番茄制品、“天业”牌聚氯乙烯树脂和农用地膜、“伊力”牌白酒、“青松”牌水泥、“新天”牌干红、干白葡萄酒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业产品响誉全国,走向世界。
 
  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新兴载体,快速发展。以1992年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为标志,十几年来,兵团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国家、自治区、兵、师、团多级各类开发区、兵地共建工业园区共同发展的格局。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石河子北泉化工园区、奎屯天北新区、哈密大营房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分区等工业园区已成为转换优势资源,构建产业集群,打造企业集团的孵化器。2007年,兵团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带动下实施招商引资工业项目249个,投资总规模189.3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74.5%。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5.66亿元,占兵团工业总产值1/3。兵团产值过亿的工业企业有20家分布在各类园区。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至2007年,兵团8家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新天国际”旗下的新天酒业、“新中基”旗下的中基番茄是兵团红色产业的领军企业;“新农开发”、“新赛股份”、“冠农股份”正向乳业、油脂加工、果蔬加工发展。天业股份公司在引进世界先进滴灌设备制造基础上,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实现了滴灌带设备及节水灌溉器材国产化,年生产能力可供应300万亩耕地膜下滴灌的需求,成为国内最大节水器材制造供应商。该企业做大做强节水器材,积极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2006年被列入全国100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二)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个体运输业突飞猛进。
 
  经过30年的发展,兵团建筑业已成为拥有建筑设计、施工、安装、建筑制品生产、建筑科研等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产业。建筑业的发展,为改变兵团城市、团场面貌和职工居住条件,做出重要贡献。2007年,兵团建筑业增加值36.35亿元,比1978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10.6%;法人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8亿元,增长74倍,年均增长16.0%;上缴税金3.04亿元,比八十年代初期增长300倍以上。
 
  兵团建筑企业个数由1978年的106家发展到2007年的275家,其中一级企业11家,二级企业26家;职工总数从3.22万人增加到12.49万人,固定资产由0.32亿元增长到14.37亿元,年均增长14.5%。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由1978188/人提高到7895/人;动力装备率由0.34千瓦/人提高到4.25千瓦/人;劳动生产率由0.3万元/人提高到10.5万元/人。建工集团作为兵团建筑企业龙头,自成立以来,仅仅几年时间便成长为疆内乃至西北五省行业巨头。2007年,集团完成建筑业产值43.36亿元,占兵团总量的31.9%
 
  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成果丰硕。2001年以前,兵团建筑业企业仅在国内市场发展。2002年,兵团建工集团利用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的自身优势率先跨出国门,并多次入选全球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成为兵团乃至新疆建筑业走出国门的领军企业。到2007年底,兵团已初步形成以亚洲巴基斯坦,非洲阿尔及利亚为中心的区域性市场。工程遍布巴基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国家。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个体运输渐成主力。2007年底,兵团拥有各类车辆共31.6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7万辆、载货汽车1.8万辆、农用运输车2.6万辆、摩托车18.6万辆。民用汽车年末拥有量4.6万辆(未包括农用运输车),是19789.3倍,年均增长8.0%。2007年全兵团完成客运量8197.1万人、旅客周转量40.17亿人公里、货运量8328.6万吨、货物周转量62.03亿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205.9倍、64.3倍、21.2倍和12.4倍,年均增速分别为20.2%15.4%11.1%9.1%
 
  个体运输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兵团道路运输业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一统天下。1980年,个体运输业开始从事货物运输,当年实现货物周转量691万吨公里,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1.1%。1983年,个体运输业开始从事旅客运输,当年实现客运周转量93万人公里,占全社会客运周转量的0.6%。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2007年末,个体车辆拥有量达29.69万辆,占全部车辆的94%。个体运输承担了兵团8成以上客运量和近9成货运量。
 
  (三)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民营流通企业实现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各级商贸流通企业,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大力组织商品货源,商品市场购销两旺,繁荣活跃。2007年末,兵团已拥有各种经济类型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机构网点4.9万个,就业人员11.69万人,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21.4倍和8.3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1.3%8%;平均每千人有419个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机构,比1978年末增长1.4倍;全社会实现商品购进总额410.67亿元,比1978年增长95.6倍,年均增长17.1%(未扣除物价因素);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9.93亿元,增长94.8倍,年均增长17%(未扣除物价因素)。
 
  消费规模不断扩大。19782007年,兵团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53亿元,是19501977年的15.7倍。2007年兵团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0.16亿元,比1978年增长21.8倍,年均增长11.4%。特别是“十五”以来,在增加职工收入、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兵团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活跃,逐步实现了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十五”以来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9.36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的58.6%。其中2003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兵团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最快的时期。
 
  城乡市场持续繁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大幅度提高,职工群众购买力水平明显提升,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2007年,兵团在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7.98亿元,比1978年增长40.9倍,年均增长13.7%;在农牧团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18亿元,增长12.6倍,年均增长9.4%。团场与城市消费增幅差距逐步缩小,由19782002年的5个百分点下降到2003年以来的3个百分点左右。
 
  个体、私营等民营流通企业飞速发展。2007年,兵团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个体、私营户达4.83万户,比1978年末增长10.1倍,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销售额107.34亿元,比1978年增长194.1倍,年均增长19.9%,占兵团商品销售总额23.3%
 
  经过30年的建设,兵团已经拥有一批以主要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垦区综合集贸市场为骨干,以38个城镇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内地和国外销售窗口为补充的起点高、辐射力和吸引力较大的商业网点、经营设施、仓储设施和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由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业零售网点、经营设施和仓储设施构成的开放式、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兵团商品流通市场体系。2007年末,兵团拥有各类商品市场232个,其中综合农贸市场190个、工业消费品市场28个、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个、其它市场7个,商业网点3.3万个,年交易量超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2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成就斐然,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在国家支持下,按照经济发展要求,不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兵团城镇团场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企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有力支撑了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投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主体实现由单一的国家投资向国有、集体、个体和外资投资等多元主体的转变,投资渠道渐行渐宽。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1978年,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1.46亿元,2007年达到189.62亿元,是1978年的130.1倍,年均增长18.9%(按累计法计算,下同),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投资总量1991年突破10亿元,达13.05亿元,1998年突破50亿元,达52.40亿元,2002年突破100亿元,达104.61亿元。1979200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3.52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累计量的41.1倍,占建国以来投资总额的97.6%,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率由1978年的19.6%上升到2007年的43.0%
 
  (二)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建设重点,不断调整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结构。30年累计完成第一产业投资335.90亿元,是改革开放前完成总额的20.5倍,占建国以来的95.3%,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37.02亿元,是1978年的47.5倍,年均增长15.0%;累计完成第二产业投资403.12亿元,是改革开放前完成总额的48.0倍,占建国以来的98.0%,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81.58亿元,是1978年的235.6倍,年均增长19.9%;累计完成第三产业投资634.50亿元,是改革开放前完成总额的73.9倍,占建国以来的98.7%,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71.02亿元,是1978年的213.6倍,年均增长22.4%1978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分别是53:24:2325:43:3224:25:5120:43:37
 
  (三)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转变,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主体实现由单一的国家投资向国有、集体、个体和外资投资等多元主体的转变,形成国有经济投资为主体,私营个体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较快发展的局面。30年来,国有经济累计完成投资1103.33亿元,是改革开放前完成总额的33.0倍,占建国以来的97.1%,其中2007年,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46.16亿元,是1978年的100.3倍,年均增长17.8%,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7.1%;私营个体累计完成投资85.07亿元,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13.95亿元,是1985年的100.3倍,年均增长15.3%,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股份制经济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经济累计完成投资185.12亿元,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29.50亿元,是1985年的282.3倍,年均增长31.7%,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6%
 
  资金来源渠道逐步拓宽,自主性投资能力不断增强。1978年以来累计利用国家预算内资金235.45亿元,年均增长15.2%,占资金来源的17.2%;累计利用自筹资金661.05亿元,年均增长18.2%,占48.4%;自1980年开始累计利用国内贷款217.85亿元,年均增长23.8%,占16.0%;自1985年开始累计利用外资14.25亿元,年均增长15.2%,占1.0%;累计利用其他资金和债券236.89亿元,年均增长18.4%,占17.4%
 
  (四)区域投资趋于协调,重点区域发展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在突出重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导下,天山北坡经济带成为投资建设核心地带,石河子垦区成为重点建设区域。19782007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累计完成投资711.07亿元,占同期兵团投资总量的51.8%,其中石河子垦区累计完成投资284.33亿元,占20.7%;南疆经济带累计完成投资389.40亿元,占28.3%;边境经济带累计完成投资233.42亿元,占17.0%;哈密经济区累计完成投资39.63亿元,占2.9%
 
  (五)投资建设成果丰硕,兵团面貌大为改善
 
  农业及水利建设成就斐然。改革开放以来,兵团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56.5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9.6倍,占农业及水利建设投资的44.0%。修建加固大小水库近70座,小海子、永安南坝、乌拉斯台、多浪渠、夹河子等水库陆续建成,参与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引额济克、塔里木河和伊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进行骨干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和主干支渠及其防渗改造建设,为兵团灌溉农业稳定发展和规模扩张提供了保障。30年累计新增耕地面积560多万亩。种植业自“七五”以后,陆续启动了粮、棉、油、糖基地建设。畜牧业自“八五”以来先后成功实施“101031”工程、10万吨优质商品肉基地建设,畜牧业双千万(1000万亩人工生态草场、1000万头草食畜)工程和乳业基地建设等投资项目。林果业以农田防护林为基础,陆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五大果品基地建设等项目。
 
  工业建设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80.83亿元,年均增长19.7%,是改革开放前完成总额的46.5倍,占投资总量的27.7%。能源工业建设中,煤炭开采和电力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1.75亿元,年均增长17.1%,占工业投资的34.6%。累计新增原煤开采能力554万吨/年,建成塔什店、大黄山、塔西河、嘎顺乌散等一批年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的骨干矿井以及红卡子和阿卡尔一级电站、西大桥电站、石河子热电厂、奎屯热电厂、艾比湖热电厂扩建、天富玛河一级电站、天业集团二、三期自备电厂等,天富南热电、天业集团40万吨化工自备电厂等电力项目。六大支柱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氯碱化工及煤化工产业建成天业集团、鸿基焦化等企业;新型建材工业建成青松建化、南岗水泥两大集团;矿产开发工业建成夏子街膨润土、哈密铜镍矿、米兰钾盐矿等项目,骨干煤矿得到改扩建;纺织服装工业建成天宏新八棉、银河纺织、昌恒纺织、芳婷纺织等企业;食品饮料工业建成中基番茄、新天葡萄酒、冠农果茸、新赛油脂、新农乳业、天康生物等企业;农用装备制造业建成天业节水、贵航机械等企业。
 
  交通建设成绩显著。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128.0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完成总额的84.3倍,占投资总量的9.3%。“十五”以来完成投资104.63亿元,年均增长30.6%,占改革开放以来的81.7%。经过30年的建设,兵团初步形成连接国省干线、贯通垦区、通达连队的公路网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建成昆金、伊昭、甘莫、霍达、博精、阿塔等主干线公路,建成客运站660个,师部所在地及城市客运站15个,农牧团场客运站点645个,累计新建、改扩建公路2.57万公里。174个团场通了等级油路,兵团等级公路达1.21万公里,1853个连队铺通了沥青水泥路、2131个连队实现了通达,连队通畅率达76%,通达率达85%,受益职工群众达到121万余人,基本改变基层连队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
 
  职工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住宅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5.83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70.0倍,住宅竣工面积5559万平方米。为稳定基本职工队伍,增强兵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1999年,兵团开始实施农牧团场农牧工危旧住房改造工程,2006年开始实施解危解困房工程,使职工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999年以来,兵团累计完成住宅投资达185.81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的75.6%,住宅竣工面积2899万平方米。团场职工逐渐告别低矮阴暗的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砖混房或楼房。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文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5.83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75.3倍。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中小学校危房、信息工程建设等问题基本解决,新增各类学生席位84.9万个。卫生事业累计完成投资20.15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79.3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新增医院病床位5.53万个。1999年开始实施的“金边工程”圆满完成,140多万人实现了达标安全饮水,55个偏远连队4万多人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得到解决,职工群众通信、上学、就医、娱乐、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对外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1984年以前,兵团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只是负责向自治区外贸供货。额度占自治区出口创汇总额的51%198412月,国家授予兵团外贸经营权,兵团对外经济开始大幅扩张,运行质量迅速提升。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了兵团国际竞争力。
 
  2007年,兵团进出口总额55.6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231倍。入世以来的6年是兵团进出口发展最快的6年,20022007年,累计进出口170.1亿美元,是19782001年的5.6倍。进出口结构显著优化。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1985年的6832优化为2007年的2278。进口比重由8614优化为2179。外经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外经贸企业由19902家发展到2007年的1066家,其中进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有10家,上千万美元的企业有40家。有6家外贸企业进入全国进出口企业500强。建成1个国家级出口基地、40个兵团级出口基地。至2007年底,兵团已与1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进出口商品达3000多个品种。
 
  利用外资成果丰硕。1979年,兵团首开新疆利用外资的先河,以补偿贸易方式,从澳大利亚、西德等国引进先进的植棉、针织设备及甜菜颗粒粕、小麦淀粉加工生产线。从1979年至2007年兵团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19个,合同外资7.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2亿美元。入世以来的6年,兵团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75亿美元,是19782001年累计总额2.07亿美元的1.33倍。
 
  对外投资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07年,兵团累计对外投资总额为6.35亿美元。其中19972007年对外投资6.32亿美元,占总额的99.5%。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项目19个,合同总金额5.22亿美元,其中19972007年完成5.17亿美元,占总金额的99%。累计外派劳务7715人次。其中19972007年外派5809人次,占外派劳务总量的75.3%。对外承包工程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房建、修路等单纯土建向以技术、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石化、水电站维修、食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扩展。
 
  六、金融与保险业稳步发展,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金融与保险业稳步发展。1992年,中国农业银行兵团分行成立,兵团有了为自身服务的专业银行。16年来,兵团农行业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72.96亿元,比1992年增长11.7倍;各项贷款年末余额184.81亿元,增长3.9倍。1986年,兵团保险公司成立,2002年,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至2007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已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各级保险机构1300余家,营业网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实现保费收入183.11亿元,比1986年增长91.6倍。
 
  旅游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兵团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1987年,兵团第一家旅行社成立,至2007年末,兵团有旅行社116家,就业人数3766人。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56家;全兵团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0家,客房4697间,床位9352张,就业人数3761人;2007年全年接待旅游者396.06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556.84万美元,分别是1990年的792160倍,年均分别增长48.1%34.8%。以“兵团特色旅游(生态特色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兵团旅游渐成气候,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日益完善。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文卫蓬勃发展
 
  30年来,兵团大力实施科教兴兵团和人才强兵团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仅20002007年的7年间,兵团就取得科技成果984项,其中1项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9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384()成果获兵团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9项,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25项。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到“十五”末,兵团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1%,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6%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末,兵团共有各类学校733所,在校学生59.73万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在校学生数由1978年的0.19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5.02万人,增长26.4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3.6%。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4年。
 
  文化事业丰富多彩。2007年末,兵团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02个,其中,兵团电视台1座、师(市)、团场(含13个独立企业)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01座。拥有兵团文化中心(挂兵团群艺馆牌子)1座,军垦博物馆1座,国家三级图书馆1座,文艺团体8个,约有83%的连队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2007年兵团出版各类图书100多种,报刊和图书发行总量达4500万份(册)。
 
  2007年,兵团拥有卫生机构1506个,比1978年增长4.1倍;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5人,增长51.9%;床位1.7万张。每千人有执业(助理)医师3.4人、医院床位6.3张。
 
  八、职工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0年来,兵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努力营造人口数量适度、人口素质较高、人口结构均衡、人口分布合理的良好人口环境,随着兵团经济实力的增强,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改革开放的30年,是兵团职工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也是兵团职工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
 
  30年来,兵团人口总量稳定增长。2007年末,兵团总人口258.47万人,比1978年增加46.49万人,年均增长0.7%。分别低于新疆和全国年均增速1.10.4个百分点。团场总人口188.85万人,较1978年增加2.55万人,团场人口占兵团总人口73.1%。总人口中,男性135.31万人,占52.3%,女性123.17万人,占47.7%,性别比由1978年的106提高到109.9。兵团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2095.19万人的12.3%,比1978年降低4.9个百分点。随着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型团场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原居住在连队的人口逐渐向团部聚集,使团场团部人口逐年增加。2007年末,有59.56万人居住在团场团部,占团场总人口的31.5%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逐步形成。2007年,兵团出生人口1.33万人,出生率5.15‰,比1978年下降11.4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1万人,死亡率为3.92‰,比1978年上升0.78个千分点,兵团人口死亡率基本稳定在3‰~5‰范围内,只是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缓慢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3.42‰下降为1.23‰。随着兵团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据兵团卫生局资料,2004年,兵团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6岁。
 
  改革开放以来,在“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兵团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91.84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99.51万人,总量增加7.67万人,增长8.4%20022007年兵团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回落,分别为3.1%3.0%2.55%2.84%2.95%2.57%,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在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的带动下,兵团就业结构已基本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三、二产业并重”的就业格局。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702010发展为2007年的472330,产业模式正在由一、二、三向一、三、二方向转变。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63.87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8.97万人;第二产业从18.65万人略升至19.07万人;第三产业发展最快,从9.33万人上升至31.47万人,增加22.14万人,第三产业渐次成为吸收兵团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
 
  2007年,兵团国有单位就业人数58.1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58.4%,比1978年减少29.77万人;集体单位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近4万人减少到不足百人;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减少的同时,非公经济单位拉动就业的作用愈加显著,已逐步成为促进就业的主要力量。2007年,非公经济类型单位的就业人数达41.4万人,比重由1982年的0.3%迅速上升至41.6%。其中私营、个体就业人数24.32万人,比重由1982年的0.3%上升至24.4%,比1982年增长74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中增幅最高的经济类型。
 
  改革开放30来,兵团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保持了较快增长。2007年,职工工资总额116.94亿元,是1978年的19倍,年平均增长10.9%。高于同期兵团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其中团场工资总额57.73亿元,是1978年的12倍,年均增长9.3%。职工工资总额“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5.6%8.9%15.5%3%11%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38元增加到200716272元,比1978年增加15634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11.8%。分经济类型看,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收入最高,2007年达18119元。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5987元,比1978年增加15344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11.7%。团场职均工资14225元,比1978年增加13605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4%。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45平方米,农牧团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40平方米。
 
  覆盖全兵团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兵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1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0.3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0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1.5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0.02万人。低保等制度的实施使得低收入居民生活得到保障。2007年末,有12.58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0.59万优抚对象得到国家抚恤或补助。
 
  时驰势易,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给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兵团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不高。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水平较低。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节能降耗压力大。四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优势不明显;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优势不突出。五是团场农工收入渠道单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六是体制机制不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时光嬗变,三十年转瞬即逝。回顾兵团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得出的宝贵经验是:必须把发展作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科学发展,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打破一切妨碍兵团发展的条条框框,勇于革除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必须坚持把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牢记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的神圣职责,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为兵团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兵团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未来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屯垦戍边事业一定会海阔天空。
上升而缓慢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3.42‰下降为1.23‰。随着兵团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健康状况持续改善,据兵团卫生局资料,2004年,兵团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6岁。
 
  改革开放以来,在“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兵团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91.84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99.51万人,总量增加7.67万人,增长8.4%20022007年兵团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回落,分别为3.1%3.0%2.55%2.84%2.95%2.57%,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在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的带动下,兵团就业结构已基本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三、二产业并重”的就业格局。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702010发展为2007年的472330,产业模式正在由一、二、三向一、三、二方向转变。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从1978年的63.87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8.97万人;第二产业从18.65万人略升至19.07万人;第三产业发展最快,从9.33万人上升至31.47万人,增加22.14万人,第三产业渐次成为吸收兵团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
 
  2007年,兵团国有单位就业人数58.1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58.4%,比1978年减少29.77万人;集体单位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近4万人减少到不足百人;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减少的同时,非公经济单位拉动就业的作用愈加显著,已逐步成为促进就业的主要力量。2007年,非公经济类型单位的就业人数达41.4万人,比重由1982年的0.3%迅速上升至41.6%。其中私营、个体就业人数24.32万人,比重由1982年的0.3%上升至24.4%,比1982年增长74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中增幅最高的经济类型。
 
  改革开放30来,兵团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保持了较快增长。2007年,职工工资总额116.94亿元,是1978年的19倍,年平均增长10.9%。高于同期兵团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其中团场工资总额57.73亿元,是1978年的12倍,年均增长9.3%。职工工资总额“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5.6%8.9%15.5%3%11%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38元增加到200716272元,比1978年增加15634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11.8%。分经济类型看,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收入最高,2007年达18119元。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5987元,比1978年增加15344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11.7%。团场职均工资14225元,比1978年增加13605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4%。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45平方米,农牧团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40平方米。
 
  覆盖全兵团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兵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1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0.3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0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1.5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0.02万人。低保等制度的实施使得低收入居民生活得到保障。2007年末,有12.58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0.59万优抚对象得到国家抚恤或补助。
 
  时驰势易,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给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兵团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不高。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水平较低。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节能降耗压力大。四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优势不明显;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优势不突出。五是团场农工收入渠道单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六是体制机制不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时光嬗变,三十年转瞬即逝。回顾兵团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得出的宝贵经验是:必须把发展作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科学发展,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打破一切妨碍兵团发展的条条框框,勇于革除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必须坚持把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牢记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的神圣职责,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为兵团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兵团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未来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屯垦戍边事业一定会海阔天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