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广东民营经济取得迅猛发展

2008-12-23 02:53阅读:152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广东省统计局

字号
 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广东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主要发展历程,总结了30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促进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广东省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广东省民营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孕育、复出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成分是个体工商户,创业者主要是农民和城市待业者。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五老火锅宴”打开了个体、私营经济的“禁区”。19808月,中央宣布:“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全省个体工商户由1979年底的1.56万户发展到1982年底的25.16万户。容志仁,广州最早的个体户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位成名的个体户,曾经受到胡耀邦总书记和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的接见和表扬。这一时期的个体经济具有强烈的试验色彩,扮演“边际的、填补空白的角色”。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巩固、积累阶段。这一阶段民营经济主要成分是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和宪法修正案,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空间。
 
  广东省对个体私营经济实施分类指导,引导其向生产型、外向型发展,在沿海地区推广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经验,在山区推广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到1988年底,全省个体私营企业达到99万多户。19891991年广东省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6226户、21736户和25763户。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政治风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1997年,为崛起、飞速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吹响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号角,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个体、私营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地位提升到“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19921997年,广东省私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户数由1992年的3.28万户增长到1997年的12.03万户,年平均增长接近25%,居全国之首。各地以不同形式出台了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营资格、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广东省民营经济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
 
  第四阶段:从1998年到2001年,为调整阶段。199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被认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程序写入了国家根本大法。2000年,江泽民针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
 
  1999年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省人大也通过了《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制度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经济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恶化。广东省私营企业户数增速由1998年的17.5%滑落为1999年的14.0%,首次出现下降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最低点。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进入短暂的调整阶段。
 
  第五阶段:从2001年至今,为上规模、上水平阶段。2005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
 
  200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行民营经济上水平战略。2003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成为全面推动广东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之配套出台了12个办法,掀起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高潮。
 
  2007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个数347.49万个,同比增长13.6%其中,私营企业62.27万个,增长12.9%;个体工商户280.72万户,增长14.2%
 
  二、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民营经济敢为人先,历经坎坷,实现了飞跃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一)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1979年全省只有1.56万户个体工商户,步入新世纪2002年个体工商户数达到17.53万户,2007年则发展到28.07万户,是1979年的18倍,20022007年年平均增长约10%1989年底广东省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数为1.6万户,1992年为3.28万户, 1997年则增长到12.03万户,19921997年年平均增长接近25%,居全国之首,2007年私营企业达到62.27万户,为1989年的38倍,进入新世纪后仍保持将近2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民营经济地区生产总值为5265.20亿元,2006年则步入万亿元大关达到11152.85亿元,2007年同比增长17.7%13124.05亿元,民营经济在广东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边际的、填补空白的角色”发展到现在的“三分天下有其一”,2007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更是达到43.1%,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二)广东GDP保持高速增长,民营经济作用突出。
 
  从1998年至2007年这10年间,广东GDP增长速度非常快,大部分年份都保持在两位数的增幅,2004年增幅高达19.1%10年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4.5%2007年民营经济出口总额为667.12亿美元,工业总产值19385.7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545.51亿元,上缴税金17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18.5%16.3%25.6%,远高于全省的增幅。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从199014.5%上升到2007年的36%,工业总产值比重也由1995年的3.3%上升到2007年的30.9%。据测算,2003年民营企业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百分比为29.7%,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24个百分点。可见,广东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民营经济成为吸纳从业人口的主力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已经从可有可无的地位上升至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广东的公有经济一统天下,吸纳了广东98.09%的从业人口,当时广东民营经济吸纳的从业人口仅为1.91%19852001年广东公有经济吸纳从业人口比重从94.2%下降到46.8%,而同期外资经济吸纳从业人口的比重从1.0%上升到12.7%,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口比重从4.8%上升至40.5%2007年,广东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1964.71万人,其中私营企业62.27万户,从业人员829.2万人;个体工商户280.72万户,从业人数为834.01万人。
 
  (四)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2007年,广东民营企业的出口总额667.12亿美元,约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三分之一,比全省外贸出口增速高13.9个百分点,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1%,比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上升10.78.35.51.9个百分点,比重逐年提高明显。2007年深圳华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超过930.14亿元,广东美的集团和格兰仕集团也分别达到676.86亿元和234.87亿元。其他陶瓷业的金舵、蒙娜丽莎等,铝型材产业的亚洲铝厂、兴发铝材等,都是本行业中著名的龙头企业。
 
  (五)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发展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涌现了一大批科技型的民营企业。2007年,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达8100多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7800亿元,工业总产值73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百万以上民营科技企业的科研发展经费投入达200亿元,同比增长27.0%;全省科研发展经费投入占企业全年技工贸总收入的2.5%;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约21万人,占企业总员工的14.0%。据统计,在2007年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生产的1.28万件主要产品中,属高新技术类型产品1.12万件,占全年产品生产总数的87.9%;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以上的产品0.85万件,占全年生产总数的53.6%。在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中,八成以上都是民营科技企业。
 
  (六)崛起了一批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专业镇。在全省1550多个市辖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大的达到100亿―150亿元。这些镇域经济,聚集产业关联度大的众多民营企业,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民营企业群落。如阳江的刀具、虎门的服装、小榄的五金、石湾和南庄的陶瓷、恩平的麦克风、盐步的内衣、大沥的铝型材、乐从和龙江的家具、古镇的灯饰、官窖的玩具、西樵的纺织、惠东吉隆的时尚女装鞋、开平水口的水龙头等。
 
  (七)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私营企业的发展形式已从初期的独资、合伙企业为主,向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省新增加的私营企业中,有80%以上为公司制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基本上都采取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具备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200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约3000家。据资料反映,2007年全省已成立的私营企业集团达458家,私营企业的分支机构达到5.7万个,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私营企业703户。有些民营企业已经上市,如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有些正积极寻求上市,有些通过证券市场“借壳上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广东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明显地存在一些不足: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腹地。2007年,上述五市私营企业达45.1万户,占全省私营企业总数的74.8%。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广东省民营经济的税收收入分布的非均衡性,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一带。2002年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的民营经济税收占广东民营经济税收的58.9%其他19个地市总共才占41.1%
 
  (二)民营企业投资准入仍受到抑制,行业分布过于集中。目前,绝大部分投资领域均对民营企业开放,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抱怨,高回报的行业,他们根本挤不进去。特别是当出现利益冲突时,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广东民营经济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集中了96.8%的个体工商户和76.4%的私营企业。由于这些行业大多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部分地区民营企业存在信用缺失、产品质量差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优劣已成为主导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近几年来,广东一些地方出现的出口骗税、骗贷款、毒米、假酒等事件,造成了一些地方经营信用缺失,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机,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对策和建议
 
  实践表明,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于推进广东工业化、吸纳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力量和表征。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合理引导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协调,促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广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程度甚至超过了全国省际之间的不平衡。广东民营经济各地区的发展差距也不例外,这种现象如果长期持续,将不利于广东经济的科学发展。珠三角经济当前面临经济结构升级、产业转移,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倡导错位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向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转移,加快珠三角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二)放宽民营企业投资准入,扩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中小型企业的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在自愿互利的条件下进行联合和合作;支持个体户中的能人承包、租赁国有小型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向发展现代信息业、服务业和物流业等,扩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结构和层次。
 
  (三)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加强宣传,完善各类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民营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加快以中介信用体系、银行信用体系、服务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信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建设,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构建统一平台,净化市场环境,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