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在吉林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2008-12-25 05:17阅读:111

作者 : 千讯   来源 /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字号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今后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吉林市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城市,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两者相比,扩大消费需求更有利于吉林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只有实现消费,产品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并且会创造出新的生产需求,为生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推动和促进企业生产不断发展。本文对消费需求在吉林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供有关参考。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满足于消费需要的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购买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它包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两部分。从提供消费的对象看,又分为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二、消费需求对吉林市经济增长的作用
 
  1、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吉林市消费需求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用消费率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表述。2007年吉林市的消费率为39%,从2000年以来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一般来说,较低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总投资处于一定的高水平规模,经济发展才能处于一种增长状态。2007年吉林市总投资规模迅速扩张,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GDP增长速度不变价为18.4%,最终消费增长速度为13.2%,实际消费弹性系数为0.72,即在2007年,吉林市消费需求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0.72个百分点。200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9%,对经济的拉动率为8.4%,由此可见,吉林市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大,消费弹性系数比较小,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是很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详见下表:
 
年份
最终消费消费率
最终消费贡献率
最终消费拉动率
1994
53.0
26.8
8.0
1995
51.4
45.2
11.4
1996
51.5
52.2
7.9
1997
56.6
191.9
7.2
1998
53.5
30.0
3.9
1999
55.5
99.4
4.5
2000
54.9
49.7
5.7
2001
55.3
59.3
5.2
2002
52.3
25.4
2.8
2003
49.5
29.4
4.1
2004
46.2
26.3
4.3
2005
47.3
56.3
6.5
2006
45.5
34.5
5.1
2007
39.0
21.9
8.4
 
  2、从吉林市消费总量与结构来看,增加居民消费可以有效拉动吉林市经济的增长。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2007年吉林市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80.8%,比前三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与“十五”初期的2001年基本持平,比“九五”期间最高的1996年的86%5.2个百分点;而政府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则从1996年一直呈上升趋势,2004年达到最高点为20.5%,之后开始回落,2007年为19.2%。可见,居民消费在吉林市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2007年吉林市实现生产总值1008.01亿元,从“支出法”核算的GDP角度看,最终消费为392.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0%;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达到了317.27亿元,占GDP比重为31.5%,在经济总量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增加居民消费可以有效增加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吉林市国民经济增长。
 
年份
最终消费(万元)
居民消费(万元)
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
农村居民(万元)
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
城镇居民(万元)
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万元)
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
1994
947742
812962
85.8
213720
26.3
599242
73.7
134780
14.2
1995
1152137
983516
85.4
247188
25.1
736328
74.9
168621
14.6
1996
1329683
1143245
86.0
313772
27.4
829473
72.6
186438
14.0
1997
1514826
1266190
83.6
379904
30.0
886286
70.0
248636
16.4
1998
1619521
1348176
83.2
427910
31.7
920266
68.3
271345
16.8
1999
1755947
1449872
82.6
449762
31.0
1000110
69.0
306075
17.4
2000
1937075
1573440
81.2
465756
29.6
1107684
70.4
363635
18.8
2001
2120806
1717580
81.0
479397
27.9
1238183
72.1
403226
19.0
2002
2229461
1799123
80.7
491008
27.3
1308115
72.7
430338
19.3
2003
2402848
1922893
80.0
515342
26.8
1407551
73.2
479955
20.0
2004
2610842
2076001
79.5
562039
27.1
1513962
72.9
534841
20.5
2005
2976255
2368676
79.6
610907
25.8
1757769
74.2
607579
20.4
2006
3317870
2643457
79.7
690524
26.1
1952933
73.9
674413
20.3
2007
3928041
3172699
80.8
803398
25.3
2369301
74.7
755342
19.2
 
  此外,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吉林市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还不高,2000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所以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从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的结果看,增加消费对吉林市第一、三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在现有消费结构状态下,我们根据吉林省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了全市每增加万元消费需求拉动全市总产出11288元,拉动吉林市经济多实现增加值4383元,2007年由于消费支出的增加拉动吉林市经济多实现增加值267438万元,对全市GDP增量的贡献率为9.6%,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增加消费对吉林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详见下表:
 
 
每增加万元消费拉动各行业总产出()
每增加万元消费拉动本地各行业总产出()
每增加万元消费拉动各行业增加值()
每增加万元消费拉动本地区各行业增加值()
2007年因增加消费而多实现的增加值(万元)
第一产业
1435
1117
756
600
36610
第二产业
16700
6737
4291
2164
132041
工业
16260
6320
4159
2039
124414
采掘业
2624
626
1734
428
26115
制造业
11550
4425
1149
825
50339
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2086
1269
1276
786
47959
建筑业
440
418
132
125
7627
第三产业
4927
3433
2419
1619
9878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790
654
373
316
19281
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68
203
118
89
5431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1186
961
650
527
32156
住宿业餐饮业
548
447
257
196
11959
金融保险业
435
333
164
122
7444
房地产业
72
67
41
38
2319
其他服务业
1628
768
816
331
20197
合计
23062
11288
7466
4383
267438
 
  从上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看出,增加消费拉动吉林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本地率为79.4%;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本地率为50.4%,其中:工业增加值本地率为49%;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本地率为67%。所以说增加消费对吉林市一、三产业拉动较大。
 
  三、对广大吉林市消费需求的建议
 
  1、充分认识消费在吉林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消费从提供消费的对象看,又分为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就产品消费而言,由于吉林市的消费品市场中,本地产品很少,大部分产品消费拉动了外地经济的增长,特别是拉动了外地工业的增长。但商品消费需求增加,却繁荣了吉林市的消费品市场,增加了吉林市商业增加值。“十五”期间,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平均增长13.9%,带动全市商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8%,比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的10.1%的速度高3.7个百分点,比GDP年平均增长12.3%的速度高1.5个百分点。到2007年,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实现了高速增长。而就服务消费来说,却绝大部分拉动了吉林市第三产业发展。所以,在扩大消费方面吉林市更应注重扩大居民的服务消费,特别是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理财服务、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消费。这样更好的拉动吉林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吉林市产业升级,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为启动吉林市经济市场,既要增加全市消费需求,又要结合全市消费特点,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量减少产品调入量,提高消费自给能力,进一步促进吉林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决定居民消费的结果,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意欲或者消费倾向,是主观因素;消费能力则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客观因素。城乡居民有了消费需求,更要有消费能力。近年来,吉林市经济发展较快,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人均GDP2000年的8131元增长到2007年的23277元,增加了15146元,年均增长16.2%。从居民收入情况来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2000年的8193元增长到2007年的23037元,增加了14844元,年均增长15.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365元增长到2007年的12501元,增加了7136元,年均实际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066元增长到2007年的4495元,增加了2429元,年均实际增长1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59:1上升到2.781,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从居民消费情况来看,吉林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由2000年的3627元增长到2007年的7326元,增加了3699元,年均增长10.6%。但吉林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偏低。因此,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首先必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因为这部分人有较强的消费意欲和消费倾向,2007年中低收入户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89.5%,高于高收入户76.99%12.51个百分点。所以增加这一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是提高消费能力的重要措施。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成为居民消费的最有力后盾。近年来吉林市在社会保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2007年“五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但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仍然有限。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还没有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医疗、养老、失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减少城市居民的因病致贫现象,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农村应尽快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辐射,逐步向周边扩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政府还应在减少教育和医疗费用上有更大的动作,从政府转移支出的角度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从而增加即期消费,也为可持续消费提供了保障。
 
  4、扩大消费信贷,引导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模式升级。发展消费信贷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性升级的必然要求,发展消费信贷,对培育消费热点、活跃消费市场、不断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实现消费模式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吉林市各金融机构在拓宽消费信贷领域,减少贷款手续上,提高服务质量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时,在刺激消费需求上,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从政策上也要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人们形成积极的适度消费观念。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