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对工业品的价格不干预和限价 注重日用品价格控制

2011-04-24 10:28阅读:87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多个曾经希望在4月份上调销售价格的日用消费品行业企业,都不得不推迟了涨价的安排。3月份以来,为了控制价格,国家发改委四面出击,以“约谈”的方式对多个消费品行业进行价格控制。

4月20日,发改委表示,“约谈”限价方式的质疑,“约谈是一种沟通方式,不是行政干预,更谈不上干涉企业定价自主权。我们约谈相关企业,主要是重申价格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更好地、合理合法地行使定价自主权。”

据相关人员透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

有发改委官员表示,对于工业品的价格,他们不会干预和限价,他们注重的是各个日用消费品行业的价格控制,并认为限价仍有空间。

“约谈”成风

市场风传,几大食用油压榨企业获得了国家储备大豆的支持,中国企业正在取消购买大豆的国际订单。“是的,我们现在可以低价购买国家储备的大豆了,”粮食央企内部人士透露,“一直在贯彻政府不涨价的方针,企业成本压力很大,政府此举是为了缓解我们的压力。”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食用油行业的限价措施已经执行了5个月,从4月份开始又延长了两个月。3月31日,在被发改委“约谈”之后,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等四家企业做出了暂缓涨价的决定。而方便面巨头康师傅的涨价计划也因被发改委约谈而暂缓。

随后,约谈范围扩大。4月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来自食品、饮料、百货商业、家用电器、酿酒、粮食、肉类等17家行业协会、商会的会长、秘书长悉数到场。据悉,在会议上,发改委希望协会或者商会带头做好自律,避免串通涨价以及超出成本的不合理涨价,同时明确要求,各个协会、商会最好能单独或者联合发出行业倡议书。

“从3月份以来,陆续有部分日化、方便面、酒类等企业在媒体上发布涨价信息,推升了市场的涨价预期,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居民的小规模抢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发改委向外解释近期密集约谈各行业协会的原因,“重申价格法规和政策。”

发改委的限价逻辑

不过,据了解,除了和日常消费品相关的产业,发改委并不打算插手更多工业领域。

一些工业企业因为成本上涨而策划涨价的时候,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需求旺盛,所以企业才会涨价,而成本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

“发改委不会管到我们的。”工业人士表示,“发改委对百姓生活相关的行业关注更多。”

发改委人士透露了发改委抑制价格的逻辑,“每一次企业涨价,都会为自己找借口,其实,是目前市场情况较好、销售较好的情况,拉动了产品涨价。企业还有相当的利润空间,不应该继续推动价格上涨。”

不过,很多消费品企业表示,如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幅度过大,原来的利润空间已经没有。比如,日化行业的相关人士透露:些许的产品毛利一直在5%~10%左右,而原料的成本已经上涨约5%,利润几被消弥。

而对于目前上涨的石墨、二氧化硅、钢铁等工业产品的价格,上述人士表示“不会插手”。

据悉,石墨、硅等产品在半年的时间内已经进入了快速涨价期。

德国瓦克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博世表示,“目前一些原材料的成本在增加。例如硅金属、甲醇还有一些乙烯、醋酸等等。” 这家公司掌握着国内高端多晶硅领域巨大的生产能力。他还说,“实际上在欧洲我们已经宣布我们的产品涨价了,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可能性。”

行业内有专家做过统计,最近几年,原料价格的上涨要远远高于终端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发改委的专家还透露,“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终端市场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价,足以抹平成本对价格的影响。”

而对于为何不对工业原料进行适当限价,各消费品企业也表示不解,发改委亦没有做出更详尽解释。

纺织工业协会人负责人称,“纺织行业的原料涨幅的确超过终端价格上涨幅度,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终端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是,目前企业也确实承担着很大成本压力。”

而发改委指出,“推动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成本上升的推动,也有部分产品供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既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因素,也有全球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深层次原因
;既有社会游资的投机炒作,也有部分经营者跟风涨价的推波助澜。”

最艰难在下半年

能否化解成本与终端价格矛盾,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于硅金属我们有一些长期的合同,同时我们也会采取一些纵向的收购措施来降低市场波动的影响。去年我们就购买了挪威的一家硅金属的工厂来保证我们的供应,令我们能够对价格变动有一些预防的能力。”德国瓦克集团周博世称。益海嘉里则靠着全产业链,在大豆蛋白领域减少压榨环节的损失。

据了解,一些企业则已经改变了内部管理流程,业内人士表示,“以前,订货会在一年4季,现在变为一年6季,订货会的频率增加,改变了以前生产周期的波峰和波谷状态,让如生纱、棉纱等原材料的订购不受淡旺季的波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原材料价格。”

相关人员表示,“目前的状况,让我感觉已经超过了当年金融危机时期,是真正考验企业的时刻了。银行银根收紧,企业又面临着成本增加,只能在员工管理环节上,减少人员流动,内部消化成本压力。”

成本今年上涨了10%,终端利润就有5%消失了。“行业已经进入到了整合时期了。”尹晓亮对电器行业的前景很担忧,“很多企业将倒闭。”

“最艰难的时候是下半年。”业内专家称,“通胀压力下,我们在给工人涨工资,但是,消费者信心随着价格上涨而出现不足,将给企业带来销售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