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收藏体系正在构建

2015-06-13 02:32阅读:22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摄影是20世纪较重要的传播形态和艺术形态。法国艺术品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在2014年10月发布的《12张图了解全球当代艺术市场最新格局》中统计显示,“各创作类别成交额占比”中摄影的比例为4.1%,而在中国,摄影的占比在近两年才达到1%。但即便是这1%,每年的市场成交总额也有5亿元。这个数字表明:即便中国市场的培育比国外晚了半个世纪,但近几年摄影市场在国内近乎直线上升的趋势让人不容忽视。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的影像(影像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艺术虽已进入世界摄影史的视野,但中国摄影收藏体系的构建却刚开始。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兴起后,一批采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影像艺术作品受到了国外藏家的青睐。2001年,来自法国文化部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代表在山西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希望收藏邵逸农和慕辰的《家谱》和晋永权的《三峡》,但中国摄影家却不知如何报价。

当时的中国艺术家们,不仅对影像艺术品的价格没有概念,对艺术的评判也无所适从,在西方评价体系和超高价位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迎合外国藏家喜好的“当代影像艺术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摄影收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摄影文化的影响。

此外,摄影史料的缺失也导致了中国影像艺术品评价体系的缺失,以至于无法对作品进行准确的摄影史定位。很多经典摄影家作品中当代观念的缺失、当代影像艺术品中摄影媒介艺术本体的缺失也对中国摄影收藏的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3年,广东美术馆前馆长王璜生斥资100万元,收藏601张中国纪实性摄影作品,并举办了“中国人本”摄影收藏展。该展不仅引出了“摄影收藏是收藏艺术还是收藏史料”的学术争论,也引发了如何建立与西方不同的、中国所特有的摄影收藏文化、体系和价值判断的思考。摄影收藏的本质不是影像资料的存档,而是对影像文化、影像艺术和影像科技的保存和传承。除了避免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外,国内“摄影收藏是收藏历史”的观点也在误导着中国摄影收藏的实践。以“中国人本”为例,这是一个旨在挖掘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未能发表和传播的影像史料,而没有考虑摄影家艺术成就的收藏展。

2005年,河南博物院依据艺术家的成就收藏了100位本土摄影家的作品,并开始举办摄影家的回顾展或学术收藏展,为构建“中国摄影收藏应该从艺术家出发”的文化和体系提供了有益范本。

近年来,中国的影像艺术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已经敲开了国家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大门,中国已经出现了10多个在建的摄影博物馆,很多不收藏艺术品的档案馆和图书馆也开始收藏摄影。此外,还有一批民间、公益收藏机构,如IDG风投、香港梦周基金会、北京泰康人寿、影易时代等数百家机构参与到摄影收藏中。

此外,在财富效应的驱动下,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专业影廊,而几乎所有经营当代艺术的大画廊也都涉足了影像艺术品的交易。在拍卖市场上,就有北京的华辰、嘉德、中国书店(海王村)、华夏国拍、保利、匡时、诚轩等;上海的泓盛、朵云轩和阳明;杭州西冷等20多家国内外拍卖行涉足了中国影像艺术品的交易。香港苏富比开拍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品和2014年上海艺术影像展,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影像艺术品交易市场。持续发展的中国摄影收藏市场,需要一个健康的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和价格体系。

中国目前的摄影收藏市场大致包括早期原版老照片、纪实性摄影艺术和当代影像艺术(包括艺术摄影和采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三大类,目前较大的中国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华辰影像又将其细分为:中国重要摄影家的代表作;中国历史和摄影史上著名的影像(摄影者不详);艺术摄影(包括沙龙摄影);当代影像,即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品;摄影技术技法发展史上有价值的照片;国外名家名作;底片;摄影图书(古籍善本影像书);手稿和信札;明信片;摄影版画等,并从中延伸出CDV(名片照)、立体照片、照相馆的照片、明信片中的摄影等具有摄影文化特征的收藏脉络,还有具有中国摄影文化特色的早期戏曲照片、红色影像和长卷大合影等收藏脉络。这样的分类和脉络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美国知名摄影文化史学者玛丽·沃纳·玛利亚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摄影收藏的兴起,她在其2015版的《摄影文化史》中不仅增加了“聚焦中国”的章节,还对新时期的中国影像艺术评论道:“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正在不断繁荣,由官方摄影师所拍摄,或非主流摄影家所创作的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像,在缓慢地进入到公众视野中,随处可见。这似乎彰示了一种可能性,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最终能够构建起自己的影像史。”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