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3.0时代 自媒体“私人电台”救赎传统文化

2015-06-07 08:50阅读:46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嘀、嘀、嘀,现在是北京时间××点整,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FM……”

你有多久没听过电台广播了?你家里还有收音机吗?

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巨大浪潮中,电台和纸媒一样,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借助新媒体技术,民间又出现一种新的“广播游戏”。年轻人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通过公众号和播客平台发布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甚至注册空间开通“私人电台”。这些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的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系统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节目,可称为“自媒体广播”。

有了移动科技,人人都可以是主播。可喜的是,由于这些“自媒体广播”完全是出于开创者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主持的,没有短期的功利色彩,没有版面或时长的限制,因而这些节目拥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去关注传统文化。新科技冲击了传统媒体,但又以更高效和精彩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救赎。

古雅深情的广府南音又在电波中回荡

黄悦一边为一岁大的宝宝准备午饭,一边用手机收听着“自媒体广播”中的南音节目。黄悦是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生,要上课、写论文,又要带宝宝,是个“多功能”潮妈。黄悦说:“即使再忙,我每天都会听一两个小时的手机电台。比如坐车时、做饭时。还经常和宝宝一起听。宝宝最喜欢听粤语的讲古仔节目,有童话故事,也有长篇小说,比如《射雕英雄传》、《西游记》等等,我是长期当背景音乐来播放的。因为宝宝喜欢有人和她聊天,尤其是用粤语聊天,而我又不能一天到晚说个不停。因为听古仔听得多,我的宝宝明显比同龄的小朋友说话早。”黄悦捣鼓着手中的南瓜泥说:“对了,帮宝宝添加辅食这些育儿常识,我也是从手机里听来的,很实用!”

此时黄悦收听的是荔枝FM上的《韵味岭南之肥光讲古》节目。“自媒体广播”是没有门槛的电台,谁都可以当主播,但这并不等于专业主播不会来玩。荔枝FM上目前有数十万个私人广播空间,在如此庞大的队伍中,拥有专业素质的主持人开设的空间,往往异军突起,迅速吸粉,主持人也能收获到他们在日渐式微的传统媒体中久违的成就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一级播音员陈健光(即DJ肥光)开设的《韵味岭南之肥光讲古》和番禺广播电视台总编办主任林劲开设的《番禺林劲粤语故事》,都属于这类专业人士开办的“自媒体广播”节目。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聚焦传统文化,近来还对广府南音兴趣浓厚。林劲联系广州的学者开设木鱼、南音的讲座,并计划开办南音专题节目。节目还未开播,已有海外华侨前来联系购买。肥光则花一年的时间,走访了粤港澳三地的南音唱家和学者,做了一系列的南音专辑节目,成为台里的获奖栏目。林劲和肥光把他们自己的电台节目的精选,上传到“自媒体广播”的空间,让更多听众,尤其是年轻听众,能分享这种几成绝唱的岭南文化。

于是,黄悦这些对粤语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却在很长时间内缺乏渠道去了解岭南旧日风情的年轻人,就可以轻而易举、随时随地听到令他们着迷的南音。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汲取,甚至令他们唱着红歌度过青春期的父母难以理解。

黄悦听着地水南音《叹五更》,年轻的耳朵在欣赏着粤语的古雅。“三更明月桂香飘,记得买花同过嗰度漱珠桥。”歌中所提到的漱珠桥,现在已经消失,变成了马路。演唱此曲的润心师娘(失明女艺人),和银娇师娘、杜焕瞽师(失明男艺人),曾于上世纪60年代在香港电台演唱南音、粤讴,后来电台取消了中乐节目,失业的两位师娘住进了老人院,杜焕则重回街头卖唱终老,晚景凄凉。

杜焕、润心的歌声,因为潮流的轮转而消失在电波里。没想到,半个多世纪后,又因潮流的轮转、科技的更新,重新出现在电波里。

中国好爸爸,为女儿造一台时光机

南音是地道的岭南文化,其魅力并不止步于岭南。上海的曹斐先生在人力资源机构当顾问,前年因公干在广州居住了半年,接触到广府南音,一下子就迷上了。他回到上海后,经常向当地朋友介绍广府南音,讲起白驹荣、杜焕、润心来,头头是道。曹斐还专门到香港买了粤剧《帝女花》的剧本,回到家里,和太太、女儿一起扮演剧中人物,像模像样地对台词。曹斐热爱传统文化,天天给女儿讲故事。他七岁的女儿新雨已经对《帝女花》的故事耳熟能详,知道这是一个“中国公主”的故事。曹斐一直在学古琴,也陪着女儿学书法,家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今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天,曹斐的“自媒体广播”在“博雅小学堂”的公众号中开播。曹斐的网名叫土豆,太太就给这个节目起名叫《土豆爸爸的时光机》。节目对应日历来讲述历史故事,穿插文学、音乐、戏剧戏曲等传统文化,以5-9岁儿童为主要对象。其实土豆爸爸每天晚上都会对女儿讲这些故事,只不过把家常话录制成节目,让更多的小孩受惠。

曹斐称:“我们手机里的日历,除了公历、农历的节假日外,还有孔子诞辰纪念日、观音菩萨出道日等节日标识。我一直对荷花诞、乞巧节等民俗颇为留心,逢着这些日子在家中也会布置一番,简单‘过’一下。孩子上学之前,我主要给她讲民间故事和神话。每天熄了灯,躺在床上讲,她有时会插嘴问两句,随着孩子的发散思维,两人一问一答天马行空,早已远离故事。今年我萌发了自己整理一本日历,根据对应的纪念日来讲故事的念头。第一篇讲汉钟离,是考虑到道家文化是中国自己的文化,我希望孩子对道家文化有些感觉。通过这个节目,我还希望大家看到日历,不仅仅是一个个日期,还会想到背后的人物和故事。浸润的时间长了,自然会生发出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是可贵的,是骨髓里的东西。 这个‘时光机’,最花时间的是故事的选取和编撰。我每写完一个,录好音,总会让女儿做第一位听众。如果她说好听,这篇故事就算及格了。”

“自媒体广播”更重视本土文化

潮爸曹斐和潮妈黄悦都是热爱传统的年轻人,他们有个共同特点,特别重视本土文化。曹斐给女儿讲民间传说,先从江南地区的故事讲起。黄悦收听“自媒体广播”,也以粤语为主。

黄悦平时经常听的有“FM472456港式粤语电台”、“FM75376音粤台——粤语教学电台”、“FM247375韵味岭南之肥光讲古”、“FM133789麦兜粤语电台”、“FM475819粤语讲古台”、“FM931809粤潮盏”等。据黄悦介绍,“自媒体广播”已经有几年了,但以前多是普通话节目为主,很少有粤语节目。近两年突然有不少香港和广州的年轻人开办粤语节目,多了很多选择。她隔一段时间就在节目搜索栏里输入“粤语”两个字,搜到新节目,喜欢的就收藏,随时收听。

黄悦说:“不用比较,传统电台我基本不听了,打开就是疑难杂症、买股票、卖药、卖手表。自媒体就没有这些东西,干干净净。而且在自媒体能听到大量地道粤语广播,很对我胃口。”

广播进入3.0时代

“自媒体广播”的存在,确实让听众的选择无限增加,让广播的空间无限增大,也让广播的门槛无限降低。

我们试着在手机上下载了荔枝FM的APP,以微信账号登录,按照提示注册了一个《哲平赏南音》的广播空间,随即用手机录音上传,并申请通过系统认证,就开通了一个“私人电台”了,全过程不到一小时。随意浏览一下软件中的其他节目,有讲名胜古迹的,有讲广州老字号的,有讲人气美食的,琳琅满目,活色生香。

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自媒体广播”有三大平台。

“蜻蜓FM”成立于2011年下半年,以广播直播流聚合为主,有大量传统广播用户,目前正在向点播方向转型。目前用户数量8000万。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8月,以点播为主,力求搭建“声音云”服务,乐于和传统电台合作。目前用户数量5000万。

“荔枝FM”是新力军,成立于2013年10月,这一平台的手机APP集录制、编辑、上传、存储、收听、下载于一体。内容丰富,节目灵活,被称为“睡前暖心电台”,提倡“人人都是主播”。目前用户数量1000万。

肥光称:“我刚刚查过一些数据,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5.8%。据央视研究机构(CTR)统计,北京有互联网收听习惯的人占了10.6%。3G、4G高速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通过网络收听电台和音频的人越来越多。如果说用收音机收听调频广播是广播1.0时代,手机收听广播、网络收听广播是广播2.0时代,那么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收听音频节目则是广播的3.0时代。”

肥光:“酒香也怕巷子深”

面对“人人都是主播”的潮流,像林劲和肥光这样在传统和新兴媒体之间跨界广播的主持人,是如何看待“自媒体”的呢?

肥光说:“科技日新月异,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肥光主持的《韵味岭南》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节目制作室的粤语节目,在语言和节目时段上本来就有一定的传播局限性。肥光把节目上传到“自媒体广播”平台,链接到自己的微信、微博,再链接到节目的公众号和官方微信、微博,造成多层次的滚动传播,效果显著。肥光的节目富有原汁原味的岭南特色,比如讲讲云吞面如何得名,在茶楼饮茶为何掀一半盖子服务员就会来加水等生动有趣的粤地常识。去年肥光在节目中推出了长达37集的粤语讲古作品《行通济》,网络阅读量突破50万。

林劲:自媒体对传统广播既是冲击,也是生机

林劲目前正在广播长篇小说连载《鬼吹灯》。很多“自媒体广播”中的粉丝说:“太刺激了,等不及了,能不能更新快一点啊?”林劲无奈地说:“没办法,专业录制的节目‘体积’很大,要上传到自媒体,确实需要较长时间。倒是一些随口清谈的节目比较容易上传,比如戏说历史故事、时事评论等内容,更适合自媒体广播。”

林劲认为自媒体对传统广播既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生机。

“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广播没有门槛,专业人员的优势就失去。其实这种状况不是现在有了自媒体才出现的。近几年即使是传统广播界,也已经和以往有很大区别了。以前的广播员要求女声甜美,男声浑厚,训练有素,用词严谨。近年来不讲究这些了,主持人里开始出现阴柔的男声,大大咧咧的女声。观点也越来越自由。所谓主持,也不需要深厚的准备,只要会‘夹歌’(在播放歌曲时在前奏或间奏时说几句话),会说俏皮话,也能当个名DJ。现在有了自媒体,广播就更加没有门槛。节目林林种种,比的是个性,比的是观点。然而越是在这种大浪淘沙的时候,就越显出我们专业观点的重要性。受众缺的不是咨询,是观点,是编辑,是整合。‘夹歌’的事情就留给大众去做吧,你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就不得不提高自我。”

林劲说某电台主持人一年前搞了个活动,来了很多粉丝,十分疯狂。不久前再搞活动,门前却水静河飞。这位主持人感叹:“听众都去哪儿了?听众真无情啊!”

林劲认为,其实不是听众无情,而是世界就这么残酷。如今已有很多电台DJ都跳槽到电视,或者做跨媒体。但就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时候,“自媒体广播”的出现又是一种生机。

林劲说:“有创作力的人是不怕改变的,平台越多机会越多。自媒体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可以双向选择,是很好的科技。只要你有观点、有视角,同样能如鱼得水。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我们的声音。声音是能带来心灵的愉悦的,广播应该比任何一种媒体都更重视心灵,注重情感。”

当传统媒体的空间已不能完全承载我们厚重的文化、沧桑的情感,面对自媒体的兴起,又何必拒之千里?林劲说:“应该让有思想的人,拥有更多空间。”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