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

2016-07-15 05:33阅读:44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全域旅游,是今年旅游业的热词之一。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并表示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在笔者看来,全域旅游是根治旅游业门票经济“顽症”的“良方”,是实现城市运营、产业升级、居民宜居、游客乐游多方共赢的良策。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将大好河山“圈”起来,建设景点、景区(风景区、古迹、遗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以“A级至5A级”评定其含金量和吸引力。这种“景点旅游”模式主要靠售卖门票盈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景区“变着法”涨价、一到黄金周人满为患等“顽疾”,已不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既必要,又紧迫。

全域旅游,简言之,就是把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景区”,当地人既享受城市建设的便利,又在旅游经济中分得一杯羹,游客既可轻松惬意地看风景,又可优哉游哉地赏风情。杭州在“全域旅游”上可谓先行一步——西湖大大小小的景点全部免费开放,周边的交通、绿化、商业、标识等配套体系全面升级,导游导览服务规范化,市民素质文明化。平日里,这座城市属于本地市民;节假日,这座城市又属于游客,成了一个没有围墙、全域开放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笔者参加了很多省市的旅游推介会,绝大部分在推介景区,优惠活动也多以赠送门票为主,杭州则主打美食、娱乐项目、特色客栈,优惠活动五花八门,多以商家为主体。数据显示,杭州免掉1块钱的门票,带动了7块钱左右的综合消费,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综合效应。全域旅游,无疑给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规划和建设上,如何科学合理布局,让美丽与发展共赢?如何保留传统文化根脉,让老事物与新时尚和谐共处?如何不再依赖门票经济,让游客游客慢下来、留下来,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愿意花钱、舍得花钱?只有科学地、系统地、耐心地解答好这些问题,主客共享、城旅联动、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画卷才能徐徐展开。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