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博物馆的深思

2016-05-23 02:31阅读:3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景观”。近年来,为了使博物馆变“景观”,不少博物馆没少花心思,很多博物馆跻身旅游目的地的必去景点之一。然而,前不久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因“借文保单位给房企做活动”被停职等多条争议性新闻提醒着博物馆经营管理者:要成为文化景观,博物馆应把握好接地气与文化性之间的尺度,走好商业与文保间的平衡木。

今年4月,热门综艺节目进杭州博物馆(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国宝战国水晶杯展柜前展开激烈的“撕名牌”活动,同时,从节目视频中可以看出,为求拍摄效果,现场还开着强光。稍有常识的观众都知道,剧组的闪光灯可能会对展柜内一些特殊材质的文物产生影响,比如说书画和丝织品,很容易受到光污染或者被光破坏。从人民网对“杭州博物馆录制‘跑男’事件”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75%的网友认为这么做不妥,可能会意外损坏文物,另有12%的网友则认为可行,因为节目可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房企泰禾集团在南京国家级文保单位朝天宫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明星成龙作为嘉宾,对其销售的新中式别墅进行宣传。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随后宣布,“此举在业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网友也对文物部门提出了质疑。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党委会研究认为,南京市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将国家文保单位和公共文化资源提供给开发商用于商业用途,不符合文博场馆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因此对博物馆馆长做出停职检查的处分。”博物馆租借场地拍摄电视节目、进行商业活动,本意是拓宽宣传思路,增加经营收益,但一旦“玩过界”,效果适得其反。

博物馆能不能进行商业活动?能不能利用大众媒介制造话题、进行宣传?多数专家并未一票否决。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可否认明星站台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文博场馆名气大增,但是这种知名度与博物馆的价值是不相匹配的,应当慎重对待。龚良分析,博物馆利用要确保“合理有度”,要看所策划的活动是否体现了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是否是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前提。例如“跑男”在杭州博物馆录制,如果该馆和节目组有敬畏之心,就应当在组织拍摄时对重点馆藏文物进行介绍和传播,同时禁止“撕名牌”等打闹行为在文物周边进行。企业办的商业活动,则要看主办方是否以尊重文物和文保建筑为前提,是以文物为噱头、背景,还是以此为主角?

中国旅游研究院管理学博士战冬梅认为,博物馆不是不可以商业化,但需要遵守一定的底线。“国内博物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只重保护,对大众宣传不够,因此,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尝试进行一些符合观众口味的推广展览形式值得鼓励。这样能将博物馆的稀缺优质资源充分展示,也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她同时提醒,《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还专门谈到“合理适度利用”:“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因此博物馆商业化首先要注意不能影响到文物的保护,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博物馆的文物基本上都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一旦毁坏,损失不可估量。其次博物馆的商业性活动要根据博物馆的自身定位,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游客更好的了解博物馆为主,“不能只以纯粹商业性的盈利为目的,偏离了博物馆的建立宗旨。”

对于“博物馆与文化景观”这一主题,官方阐释,一座对其景观负责任的博物馆,可以通过知识的推广,唤起当地居民和观众对其自身价值观起源的意识,邀请他们参与保护、推广和增强这些价值观等渠道,从而承担起博物馆周边遗产以及本区域解读中心作用。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从过去的收藏、展示馆变为兼顾文保宣传、鼓励大众参与其中的文化景观。具体怎么做?并没有标准答案,或许我们可以从国内外一些较为成功的尝试案例中获得启发:近期有一部小成本纪录片在社交网络上被大家口口相传,它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不同于以往的鸿篇巨制,纪录片选取了“小而美”的角度,以平凡人物为核心,向大家讲述了在故宫“修复文物”这一冷门工作背后的故事。纪录片中所展现的手艺魅力以及文化自信吸引了一大批“80”、“90”后的年轻粉丝,网友“小飞鱼”说,这部纪录片有一种迷人气质,把“修文物”这个本来挺枯燥的事儿拍得有趣,丰满,挖掘了故宫可爱的一面。另类视角的纪录片只是故宫尝试以现代视角诠释百年古建的一个侧面,之前推出的“萌系纪念物”、实用APP、九十周年特展等一系列产品及活动也取得了“挣钱+口碑”的双重效果。此外,据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故宫宣教事业不断发展和积累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于今年博物馆日正式启动,作为紫禁城内的教育课堂,中心将常年面向中小学及社会公众推出各类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项目,给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保证公益性的同时增加经营收入,大英博物馆的运营颇具代表性。虽然博物馆的运营大部分依靠纳税人的资金,但如何利用声誉和馆藏财富实现财务独立一直是该博物馆积极思考的问题。大英博物馆从上世纪后期开始推广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除了借助主题展览推广商业产品等传统的文创经营策略,还积极结合先进科技,给公众制造惊喜:从去年开始,公众可以从大英博物馆在线馆藏中下载雕塑和艺术品的3D模型,只要家中有一台3D打印机,足不出户就可以打印出炫酷的馆藏纪念品……事实证明,文创产业不仅给公共机构带来经济效益,也赢得更高的国际关注度。每年到英国旅行的海外游客大约有3000万人次,其中超过1/3的行程包括造访博物馆和画廊等文化机构。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