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面粉上游产业生产情况

2019-01-19 11:14阅读:85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原创

字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面食品生产和消费国。小麦是中国北方最喜爱的主食,是中国家庭必备的主食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宜种植范围十分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临三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包括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台湾北部均有小麦播种。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面粉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区。其中,黄淮海麦区是我国最大的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主要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等,这些地区非常适合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和积累。

2015年我国小麦产量为13019万吨,2015年我国小麦前产量前5省区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其前5省区小麦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8%。

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共计为24186.5千公顷,单位面积产量5327.4公斤/公顷,全年收获小麦产量共计12885万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比2016年减少199千公顷,下降0.82%;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410.1公斤/公顷,比2016年增加82.7公斤/公顷,增长1.55%;小麦总产量12977.4万吨,比2016年增加92.4万吨,增长0.72%。2017年末国家库存达到1.11亿吨,农户库存估计不足200万吨,800万吨的市场流通量无法满足市场一个月的销售量,导致后期市场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形成国内总体高库存,高价格,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和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增长,形成国家、百姓、农民多输局面,企业坐收涨价之利;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中的美元的大幅贬值导致市场涨价的预期带来垄断企业的囤积居奇,助推市场市场竞争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粮食、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小麦的总体质量也较2016年有所提升。根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2017年小麦收获质量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新收获小麦整体质量正常,符合国家标准中等(三等)以上要求的比例为91.8%。但山东、湖北、山西、陕西等省小麦质量等级有所下降,山西、陕西两省不完善粒较多。根据所调研的9省2014份新麦样品检测结果,平均容重777克/升,较2016年下降6克/升;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43.7%、31.5%、16.5%、5.6%、1.9%,等外品为0.8%,其中三等以上比例较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千粒重平均值41.2克,较上年下降1.7克;硬度指数平均值64.7,较去年上升了1.8;降落数值平均值319秒,较去年上升8秒;不完善粒含量平均值3.7%,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明显好于上年,其中,符合国标要求(≤10%)的比例为95.1%,较上年提升14.1个百分点。

在种植收益方面,综合相关农科院所、种植大户及普通农户、粮食生产管理部门等多种渠道的数据信息,如果不计算土地成本及人工成本,2017年主产区小麦种植收益较2016年明显提升。以河南省为例(调研结果为河南各地区平均值):亩均种植投入440元,较2016年减少约20元,主要是灌溉、种子和化肥等费用有不同程度降低;出售小麦(按照当年6月下旬一级市场收购价格计算)亩均毛收入约820元,较2016年增加150元,主要是因为小麦产量提升、托市全面启动促使售粮毛收益增加;综合亩均收益约530元,较上年增长约170元。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小麦供需平衡分析",2016/17年度我国小麦总消费量为10771万吨,相比2015/16年度减少207.3万吨,减幅1.9%,减幅较上年度收窄。其中,制粉消费8850万吨,相比上年度减少150万吨,减幅1.7%;饲用消费及消耗700万吨,相比上年度增加50万吨,增幅7.7%;工业消费750万吨,相比上年度减少106万吨,减幅12.4%;种用消费471万吨,较上年度不变。

根据上述数据,2016/17年度制粉消费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国内总体消费平稳趋弱,企业开机率难以提升;饲料及损耗数量较上年度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2016年夏收小麦不完善粒大幅提升,进入饲料消费渠道数量增加;小麦工业消费继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宏观形势处于筑底期,加之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导致深加工行业用量减少。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429.7万吨,较2016年增加92.2万吨,增幅27.3%。

小麦进口保持旺盛势头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小麦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优质小麦更是创下历史高点,在配额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有企业愿意承担配额外的高关税进口;二是国际小麦总体保持低位震荡局面,统计显示,全年小麦进口均价240.03美元/吨,较2016年基本持平;三是国内面粉市场竞争加剧,不少企业调整发展策略,朝专用粉、高档粉方向迈进,扩大了对进口小麦的需求。

由于国内小麦价格较高,2017年小麦出口量仅1万吨,略低于2016年;面粉出口17.4万吨,较2016年增加7.2万吨。

2017年,我国主产区小麦供需总体略偏紧,小麦价格阶段性特征明显,特别是夏粮上市之后,主产区行情出现较长时期稳步走高态势,更是历年所少见。回顾来看,2017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至5月中旬):阶段性供需关系转换致小麦价格高位波动。由于2017年元旦距离春节假期时间较短,企业在1月份就基本完成备货计划,特别是进入2017年农历小年之后,市场购销逐步停滞,主产区小麦价格平稳运行。据市场信息,2017年春节前黄河以北地区的小麦入厂价格多在2580~2680元/吨,其他地区的小麦收购价格多在2500~2560元/吨,均与2016年末持平。

春节长假过后,企业开工、学校开学等集团性消费启动,加工企业自有库存降低,加之市场上原粮流通一直偏紧,从2月下旬开始至3月份,主产区的小麦价格稳中有增。至3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到厂价格已经步入2660~2720元/吨区间,个别企业挂牌收购价更高至2760元/吨附近,其他地区小麦价格也涨至2540~2640元/吨区间。

进入3月下旬,前期国内主产区一直突飞猛进的小麦价格逐步走稳,个别前期涨幅过高的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回调。据市场数据,5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的入厂价格下滑至2600~2700元/吨之间,其他地区的小麦价格也逐步降至2500~2600元/吨区间。

第二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新粮集中上市,低价新小麦拖累行情短期跌落。进入5月中旬,新小麦由南至北陆续收割上市。从最初的湖北北部开始,新麦上市价格较为混乱,地头价格从1400~1700元/吨起步,经过烘干后装车发运价格基本在2010~2200元/吨。至5月底,河南南部以及安徽、江苏个别地区都有新麦上市,加工企业为获取成本较低的小麦,加大了对新麦的收购力度,平均装车价在2280~2320元/吨之间,水分13%左右,容重在750~770克/升,杂质及不完善粒基本控制在8%以内。

6月份后,新小麦上市量急剧扩大,之前零星上市、价格混乱的情况迅速改观,随着新麦上市区域扩张、市场收购进入正轨,小麦的价格趋势也逐步形成。至6月底,主产区的新小麦收购价已经回升至托市价格附近,处于2320~2440元/吨区间。

尽管陈小麦在6月份的市场价格稳定在2560元/吨左右,但企业采购需求重点并不在陈麦方面,加之陈麦的渠道供应量明显不足,市场上陈麦基本上是有价无市,新小麦大量上市取代了陈小麦的市场空间。

第三阶段(7月份至12月底):供需格局偏紧致主产区小麦持续走高。7月份后,6个主产省均已启动托市收购,新小麦收购价格基本处于托市收购价格水平,即2360~2440元/吨。

进入8月份,规模性收购持续进行,市场上流通的小麦逐步减少,在主产区多地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小麦价格缓步提升,特别是到8月下旬,下游面粉贸易商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大中院校开学需求而扩大订单数量,企业开工率扩大提振了小麦需求。鉴于对后期市场供需形势的判断,企业多从市场采购小麦,而非使用自有库存,导致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8月末,华北地区小麦收购价格已经跃升至2500~2540元/吨,其他主产区收购价格也上扬至2460~2500元/吨。

9月份,在院校开学初期集团性消费尚未消减的情况下,中秋、国庆的备货又拉开序幕,企业对小麦需求继续保持较旺盛势头,但多数主产区的小麦供应已经出现紧张局面,小麦价格受到需求促进继续推升。至9月末,规模性收购全面结束,主产区价格在2500~2560元/吨区间高位坚挺。

在接下来的10月、11月份,随着气温转凉、季节性消费提升,各地小麦价格稳步上扬,加上区域性供给偏紧在极大程度上支撑着小麦行情,11月中旬,华北地区小麦价格已经涨至2580~2660元/吨,其他地区小麦也在2540~2600元/吨区间坚挺运行。进入12月份后国内主产区小麦价格基本处在高位徘徊状态,个别前期涨幅过大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据市场信息,至12月底,主产区价格多在2520~2620元/吨区间小幅波动。

预计2018年上半年国内的小麦供应渠道主要是临储小麦投放。根据临储小麦交易的统计情况,如不考虑成交未出库或是解约撤单的数量,粗略估算,截至2017年12月底,临储小麦剩余在7900万吨左右。其中,2017年收的托市小麦颗粒未动,收购量即等于可供应量,为2380万吨;2016年小麦已经成交80万吨,剩余约2774万吨;2015年小麦成交577万吨,剩余约1500万吨;2014年小麦成交1310万吨,剩余约1226万吨;2013年及之前的托市小麦剩余数量相对较少。

由于2017年夏收期间小麦收储力度较大,主产区的农户手中基本上没有小麦库存;民营贸易商手中库存相对有限,加之对后期小麦价格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政策的预期,民营企业或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降低自有库存;其他诸如各级储备轮换、移库小麦投放、临储进口小麦投放等计划性供给,因其数量有限,仅能改变区域性供需关系,难以承担起市场供应主力军的角色。

2018年下半年,新产小麦全面上市并流通,如新季小麦的产量及质量能达到常年平均水平,则托市收购全面启动的可能性降低,进而导致市场收购行为减弱,价格在集中收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将进一步削弱企业建立高水平库存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分析,2018年市场上小麦供应局面将好于2017年,一是临储小麦库存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考虑如何"去库存"将是重点方向;二是或出于对新麦上市时期价格的不满意,农户手中存粮将高于2017年;三是企业将根据新粮上市后的行情走势,来适度控制自有储备。

相关研究报告

面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面粉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面粉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