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玉米临储制度

2016-03-31 08:44阅读:34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刘小南表示,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玉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意味着已经实行了九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将取消。取消玉米临储,可以说是意料之中。自去年九月份,国家大幅度调低玉米临储价格之后,社会关于取消玉米临储政策的预期非常强烈,人们一直都在等待最终“定音”。眼下正值春耕农忙季节,中央适时发布相关消息,释放明确政策信号,非常及时。对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民尤其是玉米种植大户而言,至少心头的一只“靴子”落了地。近年来,关于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2007年以来,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特定历史阶段,这一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保持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家收储行为客观上也造成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及市场价格信号被扭曲,对加工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近两年随着国际粮价深度回落,外国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加之国内丰收,玉米消费需求下滑,库存不断增加。双重挤压下,不仅国家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补贴负担,长期看,也不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保护。

改革玉米临储制度、建立新的收购和补贴机制,既是市场倒逼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的这一只“靴子”已经落地,眼下,人们更关注另一只“靴子”——“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将如何展开。首先,国家收购主体退出后,市场收购主体是否能够有效进入?如何避免市场失灵可能造成新一轮卖粮难的问题?国家收储退出,将有利于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回归市场化竞争。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玉米加工企业主体普遍面临开工不足的困境,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前国家收储客观上抬高了原料成本,另一方面也和当前整体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近两年,玉米淀粉、酒精等深加工产品价格不断下滑,终端市场需求不旺,客观上导致玉米深加工行业需求不足。在这种背景下,“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不能简单地把收购任务完全交给市场,必须要通过信贷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卖粮难的情况,要有充分准备和预案。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