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品牌在技术领域不断开拓

2019-01-11 07:07阅读:71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20世纪80年代,“西装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表征。在设计师郭培的回忆里,那时街上到处都流行穿西服。她设计的一款白色一粒扣西服,用的原料还是9毛钱一米的库存桌布,谁知一做出来,卖得那个好啊,卖时装就像卖大白菜一样。在那个时代,一套西服要么是由设计师设计定制,要么是在工厂车间流水制作。如何兼顾个性化需求与批量生产,在定制与量产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着中国服装业的制造水平。

2003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服装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有感于库存与渠道对服装企业的压力,张代理决定让企业开始向C2M模式(指顾客对工厂,工厂直接满足客户需求,将顾客的个性化要求通过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制作出来的工业化定制模式)转型,以需求来定生产、走智能定制的道路。当时不少员工都对此不以为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倒退,认为我们是要回到一间店、几个裁缝、一个月做几件的传统定制上了,反对的声音很多。”而张代理却认定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通途。

确定量体数据的收集标准,是智能定制的第一步。经过数月的攻关,张代理摸索出了一套“三点一线”的量体方式,量体师只需要5分钟量好肩端点、肩颈点、颈肩端、中腰水平线等19个部位,就能掌握定制服装所需的22个数据。15年的时间里,酷特云蓝建立起版型、工艺、款式、物料清单4个数据库。通过云端数据的流动和RFID机器(射频识别,每一件成衣都有单独的电子标签,工人可在机器上读出相应的个性化操作工艺数据),实现了流水线上的个性化生产。

另外,酷特云蓝还注重将数据驱动的模式对外输出,跨行业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酷特云蓝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是服装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服装个性化高级定制领域值得拓展,但在不同品类的模式复制上依然任重道远。除了酷特云蓝,近年来,雅戈尔、报喜鸟等服装企业,也开始涉足智能制造领域,如雅戈尔实现了西服上装与裤装的自动匹配,并联通了缝制和整烫的西服生产吊挂系统等。

以智能制造彰显时尚产业活力、缔造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消费价值,也给产业的发展再上台阶奠定了新的高度。40年的时间,让服装业具备了大规模个性定制的制造实力,也让一个个服装品牌从手工作坊中起飞,在不断的探索与转型中,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