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都”晋江在全国运动鞋服市场占有不容小觑份额

2018-12-08 10:06阅读:81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在福建沿海,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一大批来自民间、能筹集到原始资本的能人借“三来一补”,“下海”起家。依靠地理优势,晋江的陈埭镇形成了一个兜售货品的集市,制造业的苗头逐渐显露,而制作门槛低、需求量巨大的旅游鞋成为晋江人瞄准的新产业。

1987年,丁世忠背着几百双鞋子北上闯荡,丁水波在河边搭起了棚子,创办三兴制鞋厂,那年他俩17岁。林水盘已经在鞋厂当了2年学徒;丁明亮已经营了4年的鞋厂……这四人,分别是安踏、特步、喜得龙和德尔惠的创始人。而“德尔惠”这个连员工都觉得“土得要命”的名字是工商局工作人员临时取的。

晋江金丰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瑞滨说:“最初我在陈埭一家鞋厂打工,1985年开始跟我爱人、老丈人、小舅子买了针车、烘箱,就开厂了,投资不到几百元钱。没有请工人,我们就自己车、自己缝,当时也没有裁床,手工裁的,然后缝起来成型。做好的鞋子,我骑摩托载去安海、青阳卖。后来越卖越远,最远卖去沈阳。到1988年、1989年已经有20名工人了。后来,我就和我大哥自己开厂了。有一年,我去香港买了一双凉鞋回来研究,一生产下去就火了。只有我们厂掌握技术,价格一度从16元加价卖到20多元,供不应求。1990年至1999年,我们从一年做40多万双发展到100多万双。”说起创业史,晋江不少老一辈鞋服从业者都有着相近却不相同的故事。

当时,人工成本低,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旅游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旅游运输配套相比内陆优势大,晋江获得许多国外客户的青睐。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陈埭镇为中心的鞋产业遍地开花,家家户户都做着和鞋有关的买卖。然而,这些产业在形成集聚以后,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低端竞争已经不可持续。有挺长一段时间,福建鞋服产业的加工厂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得到的仅是微薄的加工费用。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