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带动宁德渔业发展

2018-10-11 02:13阅读:150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大黄鱼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宁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港口和岸线资源优势,但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之路却走得十分不易,这条小小的“大黄鱼”,凝聚了各级政府、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心血。最初,宁德大黄鱼产业仅源于民间自发行为,自然难免陷入无序发展的困境。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食用的大黄鱼主要靠天然捕捞。由于超强度围捕,且捕捞的多是洄游到内海产卵的生殖群体,至上世纪80年代,宁德大黄鱼资源剧减。一时间,大黄鱼的市场价格一跃上升至每公斤数百元至上千元。

宁德市渔业协会秘书长韩承义介绍,为了保护和恢复大黄鱼资源,1985年,福建省设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同时组织水产科技人员利用尚存的野生大黄鱼资源开展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以刘家富为代表的宁德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在理论与经验匮乏、经费短缺、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历经15年,突破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关键技术。至2000年,宁德大黄鱼形成产业规模,并向福建省及周边浙江、广东、江苏等地辐射,把资源濒临枯竭的大黄鱼开发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鱼网箱养殖产业,使大黄鱼重回普通百姓的餐桌。

经过多方努力,大黄鱼终于又“游”回来了。然而如何让它“游”得更好,成为新形势下的一个新问题。“大黄鱼”在精心照料下,终于在宁德健康“成长”。2017年,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等荣誉后,“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度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升级完善产业链条

二十一世纪初,因大黄鱼产量剧增,加之市场开拓不充分,大黄鱼价格持续走低,许多养殖户亏损严重,大黄鱼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转型,势在必行。将产业链条的重心过多地压在养殖环节上,不利于大黄鱼产业化发展,宁德大黄鱼从业者在党委政府和渔业协会的引导下,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开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加工、流通、出口等业态开始慢慢出现、完善;大黄鱼从业者也向内陆城市开拓市场,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并向国际市场发展。

前不久,笔者在宁德市海玉贸易有限公司标准化加工车间看到,该公司工作人员洗手更衣后,才能进入封闭无菌的环境,对大黄鱼产品进行加工。该公司董事长林云华从事大黄鱼行业已经有20多年,一路走来,历经起伏波折,他对大黄鱼产业发展有着自己的感受,“只有准确定位市场,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他告诉笔者,解决了养殖与育苗技术难题,大黄鱼产业门槛并不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一行业。如此一来,利润空间也越来越低,倒逼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蕉城区三都镇白基湾海域建立3000多平方米的无公害养殖基地,管控水质和鱼质;建立两个标准化加工车间,严格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超对接”,与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建立长期合作;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专门聘请5名检测人员,每周进行一次自检,每三个月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一次检测。

无独有偶,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一家集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冷藏和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去年11月,该公司与京东等电商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拓展大黄鱼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力大黄鱼“触网”。

面对市场压力,宁德大黄鱼从业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探索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扩大和拉长大黄鱼产业链条。宁德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大黄鱼产业链条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如提出健康生态渔业建设,对三都澳现有渔排进行升级改造,大力推广塑胶渔排;引导大黄鱼养殖向湾外发展,推广抗风浪深水大网箱、养殖工船等。

辐射致富年年有“鱼”

为什么这条“鱼”牵动着如此多的人心?

“从育苗、加工、养殖到运输、贸易、出口等,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可以让群众受益,有效促进了群众创业就业。”韩承义介绍,宁德市大黄鱼相关从业者达10多万人,可以说这条“鱼”搅活了宁德渔业“一池春水”。

蕉城区飞鸾镇澳里村村民过去经济收入大多靠山里的杉木、毛竹以及部分农作物,全年收入只能维持生计,生活并不富裕。

穷则思变,澳里村离海边并不远,在村里大黄鱼苗孵化技术能人的帮助下,村民开始发展大黄鱼育苗和养殖产业。目前,澳里村村民与福鼎、连江、罗源等地70多家育苗场有合作关系,自己开办育苗场的有30多户,掌握鱼苗养殖技术且从事相关行业的有70多户,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蕉城区城南镇因毗邻宁德中心城区,又靠近大黄鱼捕捞、养殖地,一些配套产业纷纷在此落地,目前,城南镇从事大黄鱼相关行业人员达2000多人。一方面,城南镇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节省了企业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大黄鱼产业对我们村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城南镇岐头村村委会主任韩桂挺告诉笔者,由于该村地理位置优越,许多大黄鱼企业落地附近,庞大的用工需求,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如今,该村500多户村民中,从事大黄鱼行业的就有100多户,人均年收入约1.6万元。

“多亏了这条鱼,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很方便。”岐头村村民刘巧珠说,很多妇女因为要照顾家庭,时间有限,工作不好找。而大黄鱼加工时间大都在晚上,白天可以顾上家里的事,家庭工作两不误。如今,她在附近一家水产公司上班,月收入达四五千元。

相关研究报告

大黄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大黄鱼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大黄鱼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