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迎来生态建设时期 国内森工企业“思变谋动”

2015-03-24 10:26阅读:49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按照国家林业(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局规划,自今年4月1日起,内蒙古森工集团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至此,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长达60余年的采伐生产作业就此画上句号,并将迎来新的生态建设发展时期。

不少人对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可能还比较陌生。它们构成了国有林业,林地面积占全国四成,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2/3,还拥有全国一半以上最优质的森林资源——天然林。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总站长杨超介绍说,国有林场建立以来,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上世纪80年代以前,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80年代初,国家开始将国有林场逐步下放,成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90年代开始,国有林场进一步转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90年代后期,随着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及实行天然林保护等禁伐限伐政策,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弊端逐步暴露:管理权责不清,内部经营机制不活,投入渠道不畅,普遍陷入了“资源枯竭、经济危困”。

改革方案的出台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而言,无疑是很好的保障。“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对于森林工业企业来说是承受了一次考验,要渡过一次新的发展难关,或者说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坦言。

而对于这样一个“瓶颈”该如何突破,柏广新说:“解决这个问题,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需要国家给予支持;二是向“非林非木”产业转移。通过发展“非林非木”产业支撑企业的经济发展,把保护好森林作为目标。”

此外,在转型过程中,国有林场、森工企业也将不再唱“独角戏”。《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未来将积极推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林区企业改制,提高林区发展活力。

对于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相关专家表示,改革从长远来看将利好林业类企业发展。其中,对政府监管的清晰定位、对林场企业性质的还原,有利于提高林场的经营决策效率、提高国有林场的生产积极性;而对林区有序的停止采伐,则在切实建立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有利于林业企业后续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也给此后加入的竞争者形成了政策壁垒,提高了林业企业现有储备林地的估值。“指导意见中提到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和增加金融支持,更加有益于林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有利于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规模化经营。”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4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